• 38阅读
  • 0回复

为革命办事,就是不能含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18
第4版()
专栏:

  为革命办事,就是不能含糊
在青海省海西自治州革委会招待所里,常能看到这种情形:当新来的旅客初次认识赵福增同志时,第一句话里总是带有惊讶的意味:“哦,原来你就是所长?!”的确,面对这位朴实的老汉,看着他一身带补钉的衣服和两只长老茧的大手,再想想他一天到晚在伙房、猪圈、肥料场忙碌的情景,不了解他的人,怎能相信他就是所长呢?
赵福增今年五十六岁。参加革命三十年来,他无论走到那里,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防止特殊化,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他在茶卡旅社当经理时,这个旅社曾被评为全国服务行业的红旗单位。调到州革委会招待所担任所长后,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处理,但他仍然坚持参加劳动。有人认为,招待所生活条件好,是个“近水楼台”的地方。可是赵福增在这个“近水楼台”工作了八年,没沾过国家一星半点的便宜。他的家属住招待所时,离锅炉房很近,但从来没提过公家的一壶开水。他女儿偶然提壶温水回家洗衣服,他知道后,立即进行批评教育。有人说他未免太认真了,他说:“小洞不补,大了尺五。为革命办事,就是不能含糊。”
招待所食堂里肉食和蔬菜的品种很多。按说,他要吃点合乎个人胃口的饭菜是完全有条件的。可是赵福增在生活上始终坚持低标准,每次吃饭,总是先吃剩菜、碎馒头。有时,炊事员同志想给老所长做点可口的饭菜,总被他婉言谢绝。他常说:“咱是共产党员,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义务,绝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利。”
赵福增常以这种思想要求自己,也以这种思想教育同志。去年有一次,驻军某部的小卖部转给了招待所一些小百货。有个同志主张把这些东西给大伙分了。他耐心地教育这个同志:咱们革命者要为革命的全局着想,决不能为个人打主意。他和大伙一起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这篇光辉著作,很快统一了思想。最后,把这批东西留下来,供应过往的旅客。
赵福增还常年累月地利用时间修理门窗、桌凳、电灯、炉灶,一点一滴地为国家节约开支。有一次,他看到客房里打洗脸水的罐子不够用,就自己动手用罐头盒做了十几个打水罐。有人劝他说:“买几个打水罐,是正常开支,又花不了几个钱,不值得这么小气。”赵福增笑呵呵地说:“花国家的钱,还是小气点好!东西能用就行了,咱不图那个阔气。”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