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上海警备区某师指战员学习好八连的优秀品质 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19
第3版()
专栏:

  上海警备区某师指战员学习好八连的优秀品质
  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据新华社上海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八日电 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某师指战员,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身居闹市,一尘不染的优秀品质,进一步发扬革命传统,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这个部队是在一九四九年五月进入上海市区的。当时,为了不惊扰市民,他们和兄弟部队一样,不住民房,露宿在马路旁、屋檐下;不进商店买东西,用咸菜、盐水下饭。这在当时成了上海人民普遍流传的佳话。从那以后,他们就一直驻在上海,执行警备任务。为了使全师指战员身居大城市,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师党委经常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教导。“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以后,他们又在全师展开了学习活动。在批修整风运动中,他们经常结合形势、任务,开展“讲传统,学路线”活动,不断进行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全师指战员更加自觉地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个师的许多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干部,在驻守上海的日子里,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师长李仁斋,解放上海时是这个部队某团的团长,当年和战士一起睡过火车站的月台。进驻上海市区以后,他更加刻苦地学习,艰苦地工作。他认真攻读马、列和毛主席的书,经常深入连队,调查研究。每当接受了重要的任务,他总是夜以继日地工作,亲自检查防区的每个哨位。一次,他因病住院,主动帮助护理人员扫厕所,倒痰盂,并且在治病的同时,先后开了五个座谈会,给医务人员上了三次路线教育课,找了二十多个同志谈心,帮助医院党委做了许多工作。
在老同志言传身带的影响下,许多新战士接过艰苦奋斗的传家宝,迅速成长起来。上海知识青年潘关桃,刚到部队时生活上不够朴素,指导员把他带到连史室讲连队进驻上海时,住在仓库里吃黑面馍馍、喝酱油汤的故事,使潘关桃深受教育,他不但学会了缝缝补补、打草鞋、帮同志们理发,而且以顽强的毅力战胜重病,在工作上作出了出色的成绩,荣立了一等功。某电话班新战士钱晓军,父母是革命干部,到部队受到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后,表示立志要“继承前辈革命志,艰苦奋斗接好班。”他不但生活上不乱花一分钱,而且在工作上不怕苦,不畏难。一次,在台风刮断电话线的紧急时刻,他忍着饥寒,冒着风雨外出检修线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这个师的指战员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种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并使这一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从一九六五年以来,他们没有买过一张办公桌、办公椅。住房和办公用具一切因陋就简。许多连队都有小木匠、小皮匠、泥水匠、义务理发员,工具等坏了,自己修补,不再上街。在上海,自来水极为方便,但全师大部分连队除吃水外,洗脸、洗衣服都用井水。市区煤气设备非常普遍,各个连队仍然坚持砌灶烧煤渣砖,省下煤气供应市民。某团五连驻地附近就有酱菜店,但他们自力更生办起了“小作坊”,自己制作咸菜、萝卜干等二十多种酱菜,保证了连队需要,减轻了市场负担。部队在市区执勤没有菜地,他们就到几十里外的郊区开荒生产。几年来,全师不仅做到了蔬菜、肉类自给,每年还支援市场几十万斤蔬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