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银花”开在北大荒——记知识青年梅民权坚持人工栽培银耳的实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20
第2版()
专栏:

  “银花”开在北大荒
  ——记知识青年梅民权坚持人工栽培银耳的实验
银耳又叫白木耳,营养价值高,是一种珍贵的滋补品。由于它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过去主要野生在闽、贵、川等山林中。近几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开始人工栽培银耳。
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访问了地处祖国北大荒的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十一连,看到一朵朵雪白晶亮的银耳,竟然也在这里生长出来。连长告诉我们,这项实验是上海知识青年梅民权带头搞起来的。银耳和这些青年人一样,能够在北大荒安家落户,也是经过一番斗争的。
一九六八年九月,梅民权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教导,满怀建设祖国东北边疆的热情,从上海郊区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他所在的十一连,地处完达山北麓,到处是茂密的柞木林。柞木树不成材,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当柴禾烧掉。梅民权看在眼里,联想起上海郊区用树枝作耳棒人工栽培银耳的事实,产生了一个念头:这么优越的山林条件,如果能让江南的银耳在这里生根开花,那该有多好呀!
在一次会议上,梅民权向大家谈了自己的想法。听说要搞银耳,人们就议论开了。有的说:“银耳自古以来就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南方,北大荒这么严寒干旱,能活吗?”有的说:“银耳人工栽培是一门微生物科学,咱们初中生会搞吗?”许多贫下中农却很支持,一位贫农老大爷说:“多少年了,眼看这些柞木白白浪费掉,真叫人心疼!你们青年人有志气,有文化,大胆干吧!”
贫下中农的鼓励,给梅民权增强了信心;一些同志的担心,也给他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在祖国东北边疆,银耳到底能不能生长?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的教导,梅民权深入群众,向老贫农求教当地的气象、地理知识,到山上观察各种树木的生长情况,去气象站翻阅历年的气象资料,了解温度、湿度、降雨量、光照时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梅民权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这儿常年平均气温确实很低,冬天气温降到零下四十度,但是,六月下旬到八月下旬,平均气温在零上二十多度,雨水集中,与银耳在南方生长的条件差不多。满山遍野的柞木,树皮厚度适宜,不易脱落,木质易腐,营养丰富,是理想的银耳栽培树。
一九七○年八月,梅民权向部队党委写了一份热情洋溢的报告,表达了自己搞银耳科学实验的强烈愿望。部队党委大力支持,派他回上海学习银耳栽培技术。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办公室,听说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要搞银耳,就欣然让梅民权参加了银耳栽培技术学习班。在学习班里,梅民权认真听课,刻苦钻研,对每个问题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一次,听菌种分离课以后,梅民权不满足自己的理解,又请老师指导他作了菌种分离试验,从理论到实际真正弄懂了这个问题。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梅民权向农科院借了许多栽培银耳的资料,发动弟弟妹妹抄了下来。结合自己连队的实际情况,他又到郊区农村参观了用土设备栽培银耳的几个单位,学习了他们的经验。
回到连队,梅民权和几个同志一起投入了人工栽培银耳的科学实验。在附近的一间小草房里,他们着手培育菌种。这项工作,要求室内温度必须保持在零上二十五度左右,可是当时已是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冬。为了提高室温,他们在屋里砌了一个炉子。梅民权成天成夜守在这儿,一边往炉子里添柴禾,一边观察、记录瓶内银耳菌丝的生长情况。一个月以后,他们培育出了合格的菌种。接着,就在室内进行瓶栽试验。由于精心管理,第一批银耳终于在北大荒开出了美丽的银花。
梅民权等在北大荒人工栽培银耳,经历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他们取得的每一个成果,都体现着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凝结着贫下中农的热情关怀。
去年七月初,梅民权等把培养好的菌种接上了树段。八月初,树段上长出耳芽以后,他们就搬到试验场进行室外栽培。好多天过去了,耳子却没有长大,他们心里很着急。一天,梅民权发现耳场东边靠山脚那几根树段上,耳子长得又白又大。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每一个事物内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学习了毛主席这一教导,梅民权想,这些银耳长得好,一定有其特殊条件,其中必然包含着银耳生长的普遍规律。通过观察分析,他们才知道,耳场东边靠山脚的地方避风,周围树木矮小,既遮荫又有一定光照,而且靠近走道,浇水量足,温度、湿度都适合银耳的生长。在耳场里面,因树木高大,遮荫过严,光照不足,再加上八月中旬以后气温下降,所以许多银耳生长不起来。
吃一堑,长一智。为了克服温度低、银耳生长期短这些不利条件,梅民权等在今年五月就提前接了种。七月初,耳棒上长出了洁白的耳芽。吸取去年的教训,他们把耳场设在向阳避风的山坡下。盛夏阳光强烈,空气湿度不稳定,他们就在银耳架两旁种上向日葵,调节温湿度,促进银耳生长。不久,人们就看见,一行行整齐的向日葵丛中,一排排人字形的柞木棒上,一朵朵银花傲然盛开。它宣告,银耳在东北地区人工栽培成功了!黑龙江微生物展览会展出了他们的成果。
北大荒夏季短,银耳生长期也短。要提高银耳的产量,最要紧的是延长它的生长期。梅民权遵照毛主席关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教导,到菜园向杨大爷请教。杨大爷说:“咱们的储菜窖可保温呐,假如再生个火炉,温度还会升高。依我看,把银耳搬进窖里栽培,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一席话,说得梅民权脑瓜开了窍。他想:对,这样做只不过通风透光差一些。如果用玻璃或塑料薄膜当顶棚,晚上盖上草帘子,不是既保温又透光吗?他急忙找科研班的同志商量,很快修建了一个开顶的坑式地窖,并在中间砌了炉子。收过银耳的种树放进去几天以后,树段上又开放出了洁白的银花。梅民权等摸索出来的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法,为东北高寒地区人工栽培银耳,闯出了一条广阔的路子。
遵照毛主席制定的农业“八字宪法”,梅民权准备在室内外结合、合理密植、提高出耳率、选育优良菌种等方面,继续坚持不懈地进行试验,为发展银耳生产作出新的贡献。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