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开矿的地下尖兵——记东方矿务局六十三工程处国庆掘进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20
第4版()
专栏:

  开矿的地下尖兵
  ——记东方矿务局六十三工程处国庆掘进队
贵州省大煤山上,云雾缭绕。不久前,就在这里的云海深处,东方矿务局六十三工程处国庆掘进队创造了全岩独头掘进月成巷五百零二点八米的新成绩。
国庆掘进队是一九六三年国庆节建立的。九年来,为了开发祖国矿业,这个队从北方到南方,从平原到高原,克服了重重困难、艰险,年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几年来,这个掘进队的职工接连创造了全岩双轨大巷独头月进二百四十一点九米,二百六十米,三百零八米,四百二十三米和全岩独头掘进月成巷五百零二点八米的快速掘进新成绩,成为开发祖国矿业的一支地下尖兵。
    迎着困难上 争拣重担挑
为了使东方矿务局六十三工程处一号井迅速投产出煤,今年五月,国庆掘进队接受了建设一一七四运输巷的任务。这个巷道,是贯通第一采区的关键地段。这里地质变化复杂,断层多,岩石硬,而国庆掘进队使用的又是些旧的风钻、装岩机和手推车,因此,任务十分艰巨。但是,广大干部和工人怀着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增产煤炭的决心,迎着困难上,争把重担挑。
随着巷道的延伸,运输距离越来越长,调车成了影响掘进进度的大问题。共产党员、副队长王启富与工人、技术人员在井下一起劳动,一起想办法,研究出了长短道岔交替前进的倒车方法,加快了调车速度,提高了出矸量,保证了掘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国庆掘进队,共产党员刘海洲冒着生命危险抢救装岩机的事迹,是掘进工人们不畏艰险,勇于克服困难的革命精神的一个例子。
去年十一月,在批修整风运动的高潮中,掘进队决心突破双轨全岩独头月进四百米的水平。他们夜以继日地战斗着。
“有情况,快撤!”突然,一班长、老工人刘海洲宏亮的喊声盖过了风钻的轰鸣。大家迅速安全地撤离了工作面。这时,走在最后面的刘海洲,回头看见装岩机还在里面。几十年井下工作的经验使他意识到,一场大冒顶即将发生;若有片刻迟疑,装岩机就会被砸毁,处理冒顶和今后施工就要受到影响。
在这紧急关头,刘海洲毫不犹豫地冲进险区,开动了装岩机的按钮。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刘海洲在装岩机手的协助下驾驶着装岩机一步一步地沉着前进。大家的矿灯照射着他,焦急地看着他……。装岩机终于在大冒顶之前的几秒钟被抢救了出来。震天动地的响声从刘海洲的背后传出,巨大的岩石倾泻在装岩机的身后。
在老工人言传身教的帮助下,国庆掘进队的青年工人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参加三大革命运动实践,成长为矿山建设中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
    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
国庆掘进队的干部,有一半是有二十年左右井下工作经验的老工人。他们当了干部以后,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保持着工人阶级的本色。群众称赞他们是:“说理能讲出个路子,干活能干出个样子,困难面前能想出战胜困难的点子”。
在一次快速掘进中,遇到了硬岩石。风钻打一米多深的炮眼,快的要用三四十分钟,慢的要用一个多小时。掘进计划眼见要受到影响。怎么办?队长张秀常到井下亲手干,亲眼看,对每一台风钻打眼的情况都仔细标定,认真分析。一天,他发现有一台风钻只用六分钟,就打完了一个一米一深的炮眼。他马上对这台风钻进行解剖。他看完了钻,又看钎子,反复琢磨。他发现这根钎子的钎尾比别的长三毫米。原来奥妙就在这里:长三毫米就增大了风钻对岩石的冲击力,打眼就快;短三毫米就减少了风钻对岩石的冲击力,打眼就慢。于是,他们采取措施,加快打眼速度,保证了全月计划的超额完成。 
国庆掘进队的干部坚持参加劳动,密切联系工人群众,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力地促进了掘进工作。
    条件越艰苦,斗志更坚强
国庆掘进队,建队九年来转战祖国南北,建成了一对又一对矿井,刷新了一个又一个掘进纪录;广大职工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坚持不变。
前年十月,国庆掘进队调到了大煤山。当时,工地一无房,二无路,三无水,条件很艰苦。在上级革委会的领导下,广大职工夜以继日地干了一个多月,劈山平地,修起了临时房屋二千二百平方米,安装管路三千多米。公路修通了,水电也送来了。他们的这些临时房屋,都是用旧竹子、旧席子、旧油毛毡修修补补盖成的,从远处看去好象一片鱼鳞,有人称作“鱼鳞房”。工人们豪迈地说:“大庆工人能在冰天雪地住‘干打垒’,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大煤山上住‘鱼鳞房’!条件苦,能锻炼我们的革命意志。”
今年二、三月间,上级给国庆掘进队下达砌碹任务,设计部门送来了施工图纸。在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施工方案时,他们发现有的设计比实际需要宽了。大家说,按这样的设计施工,不仅要新制槽钢碹箍,浪费大量钢材,而且要增加许多不必要的工程量,影响工程进度。掘进队把这个意见及时反映给有关部门,修改了原来的设计,为国家节约了一大笔资金。
              新华社通讯员(附图片)
  河北省枣强县客市公社客市大队社员在交流用大锅锥打井的经验。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