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六盘山公路展新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20
第4版()
专栏: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

  六盘山公路展新图
地处六盘山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交通建设事业呈现出一派崭新的面貌:一条条新建的公路伸向丛山峻岭,一座座桥梁架设在纵横的沟壑之间,一辆辆满载旅客和工农业产品的汽车驶向农村、矿山、林区和城镇。当年红军走过的许多羊肠小道变成宽广的林荫公路。六盘山区交通闭塞的历史已经结束了。
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给六盘山区带来了新的繁荣和兴旺。盛产毛竹山货的泾源县,过去由于交通闭塞,编织品无法外运,生产得不到发展。自从修通公路后,这里的回、汉族贫下中农把每年生产的数千吨山货,通过公路源源外运,支援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也促进了本县生产的发展。解放前没有一里公路的西吉县,整个运输全靠人背驴驮,现在全县二十三个公社已有二十二个通了汽车,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六盘山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解放前,生活在这里的数十万回、汉族人民,由于交通闭塞,不得不把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用肩挑人背,到远处换些昂贵的盐碱、布匹等日用品,受尽了奸商的重利盘剥。直到一九四九年解放,这个地区只有二百多公里的公路线,而且还是断断续续,时通时阻。
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六盘山区的筑路大军,踏着红军长征时经过的道路,跋山涉水,劈悬岩,战急流,在巍巍的六盘山间修路,在滔滔的泾河上架桥,谱写出一曲又一曲胜利的凯歌。为了解决固原地区烧煤的问题,广大回、汉族人民决心从固原县的潘家堡到炭山煤窑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全长二十九公里,要通过高陡险峻的石砚子山。面对这座大石山,工人和技术人员没喊一声困难。他们攀荆条,踏石缝,在半山腰勘察出一条坡小路近的线路。接着,工人们凿开石洞,安上炸药,进行大爆破。就这样,他们团结苦战四个月,终于在七百米长的石山腰劈出一条公路。从此,一车车乌黑的煤炭运往固原、海原、西吉、隆德等地,各种工业品源源运进这里的各个山村,供应了人民生活的需要。
固原地区各县党组织带领广大群众,还不断对已有公路进行加宽、降坡、改线,提高公路质量。海拔二千九百多米的六盘山主峰,山高崖陡,是去西(安)兰(州)公路的必经之地。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开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汽车通过这里爬不上陡坡,还要强迫当地农民赶着牛来拉。解放后,经过几次修整,公路质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人们不满足于这一成绩,又在一九六九年苦干一个冬春,裁掉九处弯道,降低了坡度,把单车道全部改为双车道,在翻浆路面上铺沙垫石,在路旁修筑了石砌拦墙,阻止了塌方。这条建筑在昔日被称为“人疑无路踏云过”的六盘山上的宽阔公路,现在各种车辆畅通无阻。
经过回、汉族人民共同团结战斗,如今六盘山地区的公路比解放前增加了六倍。全地区不仅县县通汽车,而且百分之九十五的公社也通了汽车,数十条乡村公路和西兰公路、平银公路、包兰公路干线相接起来,沟通了宁夏与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区的交通,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