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她又回到了建设边疆的行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22
第2版()
专栏:

  她又回到了建设边疆的行列
“于淑琴的病好啦1“北京的大夫把于淑琴送回来啦1今年二月,这消息迅速传遍了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干部、战士兴高采烈,纷纷涌向勤务连。
于淑琴站在人群中央,激动地向大家讲述党和政府千方百计为她治病的难忘情景。
一九六八年,于淑琴从哈尔滨来到生产建设部队,朝气蓬勃地投入劳动。不久,一场严重的疾病突然向她袭来。先是重感冒,浑身发高烧,接着手脚麻木、抽搐,胃部象火烧一样。随后,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症状:食欲猛增,竟达到正常人的六至七倍,食后大量呕吐。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个二十岁的姑娘,体重就从一百多斤下降到七十多斤,完全丧失了工作能力。
疾病象毒蛇一样缠在小于的身上,全连干部战士四处奔走,想尽一切办法寻偏方,找草药,请大夫。连里的干部们一次又一次地开着汽车送小于到附近医院诊断治疗;一次又一次放弃休息时间为小于抓药、熬药。全连指战员多么盼望小于的病能早日治好啊!
深夜,勤务连党支部召开了紧急支委会,大家一致认为:“于淑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来建设边疆。我们一定要对她负责,把她的病治好!”支委会最后决定向团党委汇报并和有关医务部门联系,把于淑琴送往外地治疗。
有关医务部门同意了连队党支部的意见,很快办好了转院手续。不久,电话里又传来团首长的嘱咐:“全力以赴,克服困难,一定要使于淑琴恢复健康!”
于淑琴在副连长的陪送下,来到齐齐哈尔、哈尔滨、长春等地,十多个单位先后为她进行诊断和治疗,初步控制了病情的发展。
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社会主义祖国处处有亲人。当于淑琴患病的消息在齐齐哈尔和哈尔滨传开后,各行各业的阶级兄弟都伸出了一双双温暖的手。
齐齐哈尔某运输段的一个工人,几次给医院挂电话,告诉一种治病的偏方;
哈尔滨市郊幸福人民公社的贫下中农,得知配药急需窝瓜籽,就立即送来五、六斤;
一个从沈阳回齐齐哈尔探亲的解放军战士几次去医院探望,还专门找来中医大夫,给于淑琴针灸;
北京、上海、沈阳的一些医务工作者,从千里之外寄来了治疗意见和参考方案……。
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黑龙江省卫生局决定把于淑琴送往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去继续治疗。
于淑琴被送进了北京的首都医院。医院立即成立了由干部、医生、护士组成的“三结合医疗小组”。内科、神经科、理疗科、妇科、中医等七个科联合举行大会诊,确诊为“神经性多食呕吐症”。
经观察室观察,小于每天进食十多斤,食后必吐,首都医院第一次遇到这种病例。在困难面前,主治医生的心情很不平静,她想起小于刚入院时问她的第一句话:“大夫,我还能当建设边疆的战士吗?”这话象一股浪潮冲击着她的心。是啊,对一个战士来说,难道还有比丧失战斗力更痛苦的事吗?强烈的革命责任感使主治医生增添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据外国文献上的记载:服用“厌食剂”可以治愈神经性多食症。但“厌食剂”是一种兴奋剂,而小于的病也属于一种兴奋类型,如果再服用兴奋剂,未必对病情有利。这位医生又翻阅了大量中外医疗文献,查看了全院八十例类似病历,制订出一份以冬眠疗法和针灸理疗为主的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案。
在医生、护士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小于的病情逐渐好转,每日进食量从十多斤逐渐减少,终于恢复了正常。小于原来苍白的脸庞变得红润起来,体重增加了十七斤。两个月以后,医生告诉她:“基本治愈,可以出院参加劳动。”
一九七二年二月十日,当护士把“出院证”递给小于的时候,她激动极了。在万恶的旧社会,小于的爸爸五岁就成了没娘的孩子,跟着爷爷到处沿街乞讨,妈妈从十三岁开始给地主干活,两个舅舅被疾病夺走了生命。想过去,比现在,于淑琴的心情象大海的波涛一样起伏不平,“只有在今天,我这个普通工人的女儿,才能受到党和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她来到天安门前,眼望着城楼中央巨大的毛主席画像,不禁热泪滚滚。
这个动人的故事在生产建设部队传开后,使人们受到深刻的教育,它鼓舞着广大知识青年,在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斗争中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新兵   
    编后
参加建设边疆的知识青年于淑琴,当受到疾病折磨的时候,处处有人为她操心:连队党支部召开紧急会议进行讨论;工农兵热情地送来偏方草药;各地医务人员千方百计精心治疗。这一切,生动地说明: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深入人心,青年一代受到千百万革命群众的热情关怀。
“大夫,我还能当建设边疆的战士吗?”这是于淑琴刚到医院时问大夫的一句话,也是她革命坚定性的表现。知识青年以建设边疆为荣,以农业劳动为乐,这种高尚的精神,正是青年一代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茁壮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
“于淑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来建设边疆。我们一定要对她负责,把她的病治好!”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某连党支部做得对。他们认识到对知识青年负责和对革命事业负责是一致的。切实关怀知识青年的思想和生活,才是真正的执行毛主席关于“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的指示。希望各地都能象这个连队党支部那样,更好地关心下乡知识青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