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瑶寨新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22
第4版()
专栏:

  瑶寨新歌
广西南丹县瑶寨公社,地处桂西北高寒山区。解放前,在国民党反动派和瑶王山霸的残酷统治下,散居在深山老林的一万一千多“白裤瑶”人民,过着刀耕火种,十分贫苦的生活。
一九四九年,来了救星共产党,苦难的瑶寨人民翻身得解放。党和人民政府对瑶寨人民的关怀无微不至,送来了发展生产的物资,拨来了大批建设经费;帮助瑶寨人民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从此,瑶寨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瑶寨人民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和壮、汉、苗、布依、毛难、水家各族兄弟同心协力,艰苦奋斗。二十多年来,共造田造地七千九百五十二亩,砌墙保土一千多亩,兴修水库四座、山塘水池一千四百五十眼、引水渠道二百八十三条;安装了抽水机和水轮泵,使三千四百五十亩旱田变成了水田。粮食生产年年有增加,一九七一年,全公社粮食总产量达到一千五百八十多万斤,比一九五七年增长了五点五倍。今年虽然遇上严重干旱,但是粮食仍然获得了好收成。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指引下,他们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还狠抓了多种经营的发展。全公社有三千一百多个山头先后栽上了油桐、杉木、板栗、竹子、青岗树、油茶等,共达一万八千多亩,使过去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每年都向国家提供大批油桐籽、油茶籽、板栗以及成材木材。
这个公社的瑶寨大队东坡生产队,位于黔桂高原一千多米的云雾山上。解放前,这里是“举目山多多,六月冷嗦嗦,种了一坡收一箩,劳苦百姓难生活”的悲惨景象。解放后,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东坡人民不断开发山区,建设山区,逐步改变了贫穷面貌。一九六四年以来,在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鼓舞下,他们填沟造地,砌墙保土,凿崖引水。村子东南角有一条后槽沟,野树丛生,怪石遍地,要填沟造田,就得炸掉三十多个小石包。这种石包特别坚硬,钢钎一打一个白点,一锤一团火花,打不到几下,钢钎就断裂。他们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填平了深沟,运来了肥土,造出了四亩九分田。后来,他们又经过三个冬春的努力,造出了梯田梯地七十多亩,扩大了种植面积;兴修排灌小型水利二十九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多种经营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全生产队有成林面积两千多亩。一九六七年以来,卖给国家木材七十多立方,油桐籽八万多斤,竹子六十多万斤,支援了国家建设,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社员收入。几年来,每年年终分配,家家户户都分到了现金,最高的户分到六百多元。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队购置了柴油机、碾米机、粉碎机、打浆机;办起了综合加工厂、砖瓦厂、小型发电站以及铁工、木工等小手工业。欢乐的歌声,响彻山间,社会主义山村,一片繁荣。
瑶族人民无比高兴地唱道:
搭帮毛主席把我们救出了火坑,
  搭帮毛主席把我们带上幸福路;
  巍巍瑶山大比不上毛主席恩情大,
  毛主席的恩情世世代代说不完。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