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千方百计为农业节省开支——记湖南慈利县杉木桥农具厂为农业服务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24
第2版()
专栏:

  千方百计为农业节省开支
——记湖南慈利县杉木桥农具厂为农业服务的事迹
湖南省慈利县杉木桥农具厂,在支农工作中,全面贯彻多快好省的总路线的精神,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为农业节省开支。今年,这个厂的产品成本又比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八,劳动生产率提高百分之二十三,上缴利润增加两倍半,并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
    乐于修修补补
今年春耕时节,一个社员拿着一把用坏了的锄头,到杉木桥农具厂要求修理。一个青年工人接过来一看,马上退了回去,指着供销部说:“我们刚才交了一批货,你快去,迟了就买不到了。”那个社员刚要转身,老工人柴炎生一把拉住他,热情地说:“请你先坐一坐,我马上就给你修好。”不一会,锄头修好了,一算账,比买把新的要便宜一元钱。那个社员握着柴师傅的手高兴地说:“这丢掉了的一元钱,你又给我拾回了;再添一点钱,又可以买把新的,你可帮了我的忙啦!”
厂领导抓住这个典型事例,在全厂开展了一次精打细算,全心全意为农业服务的教育活动。他们引导全厂职工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的教导,大家进一步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粒米聚成箩,滴水汇成河。修修补补,业务虽然小,作用却很大,不仅能为国家节约原材料,又能帮助农业解决困难,还能减轻社队负担。因此,是不是努力做好修修补补的工作,是关系到支援农业的思想树得牢不牢的问题。
接着,他们又算了一笔细账:全厂每年生产一万二千把锄头,修理七千把锄头。如果这七千把锄头不修旧的,全造新的,需要十吨钢铁,五十五吨煤炭,农村还要多花七千元资金。如果能够进一步开展修修补补的工作,不是能为国家节约更多的原材料,为农业节约更多的资金吗?铁的事实证明了,修修补补确是大有文章可做。
从此,这个厂为了更加方便贫下中农修理农具,采取了如下三项措施:
一、随到随修。厂里专门开设了修理业务,派思想好、技术高的工人担负这项工作,并建立了值班制度。
二、服务上门。今年以来,他们派出两个“支农队”,先后到过周围十四个公社,近千个生产队,修理农机具二千八百六十部,各种中小农具八万六千四百多件,为贫下中农节约开支五万多元。
三、传授修理技术。今年以来他们利用服务上门的机会,一边修理,一边教技术,为生产队培训了三百多名农具修理员,使生产队一般做到了农机具小修不出队。
    善用破破烂烂
这个厂在开展修补业务中,为了降低修理成本,节约农业开支,总是尽量使用废料次料。开始,有些人想不通,说:“又要马儿长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破铜烂铁还想出好货,这事实在难办到。”废料次料能不能不出废品次品呢?厂领导组织大家联系本厂实际情况,认真地学习了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工人们说:产品的质量固然与原材料的好坏有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不是绝对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一心为农业节省开支,千方百计寻找窍门,废料次料同样可以造出正品来。这个厂为了使废料次料生产出好的产品,特别重视老工人在技术方面“传、帮、带”的作用。老工人柴桂生有四十多年打铁的经验,今年元月,他收集了一千多斤碎挂面一样的“剪口铁”,修理加工了二百七十三把弯刀,把把都是一等品。同时,他还帮助青年工人吴愈武,利用炉边的六十多斤“剪口铁”,打出了高质量的农具。厂党支部总结了柴师傅的经验,并在全厂推广。于是,全厂形成了老师傅热心带徒弟,青年工人虚心学技术的风气。广大工人自觉地用废料次料代替正材,废料次料占到全部用材的百分之九十五。产品合格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由去年的百分之九十二增长到百分之九十八。
过去这个厂服务上门时,炉子烧的是木炭。他们嫌木炭太贵,就改烧煤炭。但是煤炭不能保证火力,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在煤炭上盖一层稻草,煤炭上有层草灰,就能保证火力。后来,他们又想到稻草既是耕牛过冬的饲料,又是造纸的原料,就舍不得再用了。从此,他们就在上山下乡时沿途拣一些烂草鞋,把它盖在煤炭上代替稻草,这样就把稻草也节约下来了。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