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咱们的修配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24
第2版()
专栏:

  “咱们的修配厂”
在陕西省的西北角,有一个在贫下中农中享有盛誉的小工厂,这就是安边县白泥井公社水利机具修配厂。全厂十八名工人只有一个心眼:改变当地十年九旱的自然面貌,全心全意地支援农田水利建设。贫下中农亲切地称这个厂是“咱们的修配厂”。
一天,明水河大队确定再打一眼机井。井位往哪里定?干部和社员议论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一致说:“咱们修配厂的工人可有经验啦,还是请他们来定吧!”当下请来了修配厂的工人,确定了打井的地点。果然,这眼井的水又甜又旺。
作为工厂的工人,为什么对打井如此有经验?就是因为他们有长期打井的实践。白泥井公社打成的二百一十八眼机井,工人们从挖第一锨到配套浇地,自始至终都亲自参加了。仅工人刘克平就亲自参加了一百七十多眼机井的工程。在打这么多井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解决了打井机具的修造,和机井配套中的困难,也摸清了全公社地下土层和水源的情况。
不久前,红旗大队第二生产队浇地时,突然柴油机停转了。恰在这时,修配厂的工人张树带着工具包来到现场。他不慌不忙地从包里取出一个活塞环,交给柴油机手说:“把这个换上试试看。”果然灵,柴油机转动了,清水哗哗流入田间。
社员们都说这件事“神”得很。其实也没有什么“神”,这是工人们长期进行细致工作的自然结果。
原来,他们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对全社一百七十二台柴油机和水泵、电动水车等机具集中检修,逐台逐件拆卸、清洗、修复,并对每台机子上的零件详细情况进行登记,然后按照每台机子所担负的工作量,计算出每个零件可使用的时间,并在平时派出检修小组深入生产队,随时掌握机具使用、磨损更换的情况,对每台机具以至每个零件配件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
现在,白泥井公社有近二百名水利机具使用和修理人员,基本做到了小修不出队,中修、大修不出社。这些技术人员全是由修配厂工人热心培养起来的。
他们狠抓这项工作,是从一件小事上得到启示的。一年夏天,北畔大队正在浇地紧张的时节,有一台柴油机不转了。修配厂的工人听到后,心里有点纳闷:明明不久前检修时还很好嘛,怎么忽然就出了故障?派人下去一看,原来是柴油机机手拆洗机子时,把一个轮子安反了。
这件事使工人们懂得,只靠十八个人包揽全公社的机具维修是不行的。于是开始利用农闲季节,集中举办训练班;工人下队修理机具时,对机具使用人员传授使用、维修和保养技术知识,这样就逐步做到每个生产队都有了两名以上机具使用和维修人员。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