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开与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26
第4版()
专栏:

   开与关
阮沅
上海培光中学的教师们,曾在怎样防止资产阶级“香风”、毒雾毒害学生的问题上,有过一场关校门还是开校门的争论。有人主张,下课后关校门,放学后关家门。大多数教师却认为,课余时间要让学生到社会上去,有指导地在阶级斗争第一线经风雨、见世面。争论的结果,大家接受了后一种意见。
这样的争论是有益的。有阶级斗争存在,就有资产阶级坏思想、坏习惯的为害。经过争论,分清是非,提高认识,就能找出正确的斗争办法。不然,照前一种主张办事,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好心办了坏事。
思想是关得住的吗?佛教起源于印度,经过中国传到了日本。马克思主义诞生在西欧,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南。同样,国际上的修正主义和其他资产阶级反动思潮在我们国内也有反映。国门尚且挡不住思想的传播,校门怎么能够关得住资产阶级“香风”、毒雾的影响呢?何况学校内、家庭里同样有两种思想的斗争。关,是消极的,并不能消除中毒的可能。正确的方法是用无产阶级思想去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去占领课外阵地。培光中学按多数人的意见,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请工农兵到学校进行阶级教育,组织学生出去作些社会调查,还有细致的思想工作,革命的文艺生活和体育活动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只有吹起无产阶级思想的强劲东风,才能压倒资产阶级的“香风”,吹散毒雾。
关起校门,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固然还有阶级敌人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活动,有“香风”、毒雾从阴沟里冒出来作祟。但是,占主导地位的是战天斗地的工农兵英雄人物,是迅速滋长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这些都是青少年应该效法和吸取的。难道我们把这样大量的新生事物也都关在校门外面吗?空气里有病菌,也有阳光,并没有这样的蠢人,因为怕孩子沾染病菌,既不让他晒太阳,也不让他呼吸新鲜空气。没有阳光,没有空气,人就要窒息。同样,不接触新事物,不吸收新思想,一个人的政治生命也就窒息了。
在接触新思想的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资产阶级的坏思想、坏习气。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抵抗能力。有人接触了病菌,并不生病,就因为他有抵抗和消灭病菌的能力。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好比种牛痘,经过了牛痘疫苗的作用,人身上就增强免疫力。”提高青少年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培养他们鉴别和批判资产阶级思想的能力,需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他们,也需要让他们参加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在大风大浪中种“牛痘”、打“预防针”,掌握好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的本领。
培光中学的同学们说:“我们不做暖室里的鲜花,要做暴风雨中的青松。”这话很对。温室里培养的盆景松,既长不高大,更经不住风雨,只有在广阔的原野上经过风雨、吸足了养分的青松,才能在风雨中挺立。刘胡兰、雷锋等青年英雄是在群众的革命斗争中锻炼出来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各条战线上的知识青年,特别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涌现了大批优秀人物,如金训华、陈岱山等。他们也是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成长的。而且在他们的学生时代,就打开校门,参加文化大革命,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洪流中深入工厂、农村,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工农兵英雄人物那里学到许多东西。有三大革命运动的沃土,才有无产阶级的壮苗。三大革命运动是同学们炼思想、长才干的大课堂。在学好各类课程的同时,继续敞开校门,对于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好处是很多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打开校门,并不是不管,而是更加加强了教育的责任。既要上课,又要接触社会,两者要结合好,要安排恰当。同学们走进社会,什么是应该学习的,什么是应该批判、斗争的,怎么学,如何斗,都要指导。散布资产阶级毒素的阶级敌人,必须揭露、斗争,直至制裁。对后进的同学要做好转化工作,对先进的同学要帮助他们更上一层楼。这些都是大量的、细致的、艰巨的工作。打开校门,教育下一代的工作,不仅教师要做,家长要做,一切革命者都要做。让我们都来做哺育下一代的园丁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