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儿童文学与儿童特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26
第4版()
专栏:创作杂谈

  儿童文学与儿童特点
路遥
近来各地陆续出版了一批儿童文学作品,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作者,预示着社会主义儿童文学的新发展。但是,当前的儿童文学作品,题材不够广泛,不够多样,有些同志把儿童文学仅仅理解为写孩子生活的作品。
孩子的生活要不要写?当然要写。反映少年儿童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成长,正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这决不是全部。儿童文学所以叫做儿童文学,并不是因为这种文学是专门写儿童的,而是因为它是为儿童写的。无产阶级的儿童文学,它的任务就是通过艺术形象,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少年儿童。因此,儿童文学也应和成人文学一样,需要努力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典型,用工农兵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教育后一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儿童尤其是这样。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一直是鼓舞少年儿童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健康成长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我们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杰出的少年英雄和少年儿童中间的大量的好人好事,为我们塑造少年的英雄形象提供了丰富的源泉。然而,在我们的时代里,更多的还是成年的工农兵中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高大的英雄形象,更能体现出我们时代的革命精神。而资产阶级所鼓吹的“儿童中心论”,恰恰是要我们把成年人的英雄形象,也就是广大工农兵的英雄典型,排斥在儿童文学领域之外,这是需要引起儿童文学作者十分注意的。
在儿童文学里塑造成年人的英雄形象,这个问题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是要有写工农兵英雄人物的儿童文学作品;一个是要在反映儿童生活的作品里写好成年人的形象。这都要求儿童文学的题材必须更广泛、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儿童生活的圈子里。即使是写儿童生活的作品,也必须把儿童放在三大革命运动的广阔天地里来写,把儿童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全面地,深刻地反映我们的时代,更有力地教育少年儿童。
有人说:“反映工农兵的生活,孩子不容易理解。”事实决不是这样。我们只要看看描写工农兵英雄人物的连环画,吸引着多少少年儿童,就可以知道这种说法是多么站不住脚了。孩子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渴望着多方面地认识世界。因此,在儿童文学中反映广阔的生活面,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恰恰是孩子们所迫切要求的。至于是否容易为孩子所理解,问题不在于题材广一些还是窄一些,也不在于是写成人还是写儿童,而在于怎么个写法。儿童文学要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是根据它的读者对象所决定的。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成年人不一样,所以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空度,艺术手法和语言方面,也就与写给成人看的文学作品有所不同。决不是康藏高原上的运输兵不能成为儿童文学的描写对象,也不是与非洲人民并肩战斗的援外工人不能写;而只是比写给成人的需要更深入浅出,易于为孩子所理解就是了。现在有少数儿童文学作品,虽然写的是孩子,但孩子并不好理解,也不喜欢看。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作品没有充分考虑到儿童读者的特点,成了给大人看的写孩子的作品,语言成人化,孩子的形象也成人化。
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给孩子写东西也是这样,切不可忘记了读者的特点,把作品写得浅显而且有趣。有些作品,正是由于没有做到这点,所以不为孩子所喜闻乐见。我们的儿童文学作者,要更好地为新中国的少年儿童服务,就必须在深入工农兵的同时,深入孩子的生活,熟悉孩子,把握住儿童文学的特点,写出为孩子所喜爱,对孩子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