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大胆创作 推陈出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26
第4版()
专栏:

  大胆创作 推陈出新
沈阳部队 曲滨
在开展部队业余文艺活动中,认真坚持“业余、小型、多样”的方针,积极创作好各种曲艺形式的小节目,是广大指战员斗争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是坚持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文艺方向的重要措施。
有些同志对搞曲艺创作的认识有片面性。有的认为曲艺形式旧,最好别用;有的认为小曲艺没啥搞头;也有的认为要搞曲艺就得照原来的样子搞,不然没意思。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回顾了部队业余文艺活动的优良传统,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时而鼓吹全面继承、时而鼓吹全盘否定的罪行,使大家对一些问题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毛主席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可见,有正确路线的指引,对旧形式加以改造,表现了新内容,是可以获得新的生命力的。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自觉性,认真做好对曲艺及其他文艺形式的改造工作,使它别开生面,焕然一新,在两条路线斗争和部队建设中,发挥更大的战斗作用。
有没有搞头,要从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上去认识。短小精悍的曲艺节目,轻便易行,有说有唱,生动活泼,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紧密配合形势任务,歌颂英雄人物,宣扬新人新事,不用剧场不用台,竹板一打唱起来,什么地方都能去,特别是在边防、海岛、阵地、哨所,最受战士欢迎。搞好小节目的创作,是符合业余文艺活动的特点的,是符合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文艺方向的。不是小节目没搞头,而是一些同志的着眼点不对头。只要我们牢牢记住毛主席关于“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教导,小节目的创作是大有作为的。
曲艺照什么样子搞,一定要坚决贯彻执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曲艺这种艺术形式固然有很多的长处和特点,但毕竟是传统的艺术形式,旧影响是很深的。在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方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我们对这种形式既不拒绝利用,又必须推陈出新。推陈出新不只是对内容上的要求,而且在形式上也要进行改革,使它服从于新的内容,更好地表现新的生活。所谓曲艺得照原来的样子搞,因袭旧路或采取“旧瓶装新酒”的办法是不行的。那样做不但会损害作品的政治内容,而且也会损害曲艺本身的发展。有的曲艺作者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说出这样的话:“曲艺不出新,毛病染一身。”我们一定要敢于破除那些不适于表现社会主义生活的旧框子、老路子、俗套子,让曲艺以崭新的面貌在无产阶级文艺阵地上开放出鲜艳的花朵。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是朝着这几方面作了努力:
一、对旧形式既要大胆改革,又要保持特色,力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我们运用东北二人转的演唱形式创作《处处有亲人》的时候就遇到这样的问题,象这样一个人物穿插众多、地点变化很大的题材,仍然用原来二人转的表现形式显然是不行的。我们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适当地增多了演唱人员;根据情节的发展变化,吸取了拉场戏的表现手法;象李参谋打电话和火车上的旅客都来围着大娘坐的场面,则是为了深刻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而设计的。同时,还根据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在音乐方面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这样,既对原来的形式有所突破,又保持了二人转的一人多角、跳进跳出、说唱结合、载歌载舞的艺术特色和表演风格。
二、写小节目既要“量体裁衣”,又要小中见大,力求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小节目的创作也必须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努力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在小节目中要塑造出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它可以通过一个生活侧面去展示英雄人物的思想境界,揭示作品的主题。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题材的时候要“量体裁衣”,适应小节目的特点;在揭示主题的时候要小中见大,发挥小节目的长处。我们在创作表演唱《应该站在哪》的时候,就朝着这一方面做了一些努力。这个作品通过一个班长和一个战士在归营途中三次和群众一起排队的情节,歌颂了革命战士来自人民,为了人民,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高贵品质。第一次是买汽车票,人民群众热情地让他们到前面去,他们自觉地站在群众中间;第二次是买完车票准备上车的时候,跑来两位工人要去公社抢修水泵,但票已售完,这时他们便主动地把方便让给群众;第三次是他们徒步回连队的路上,见医院门口群众正排队为病人输血,这次他们毅然地站到了最前面。这个小节目演出之后,战士们鼓励我们说:节目虽然短,可意味深长,受的教育很大。
三、搞曲艺既要在作品上创新,又要在表演上出新,力求文学效果和演出效果的统一。曲艺作品同专供阅读的文学作品不一样,需要好的表演增强艺术感染力。如果作品新而表演还是旧的,仍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一定要强调作者和演员深入生活,扎根连队,这样才能写好和演好新的曲艺节目。在曲艺创作和表演上,还要避免一味追求“包袱儿”、硬加笑料的现象。有些曲艺形式是需要运用“包袱儿”的,但“包袱儿”必须是健康的,应该是既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否则就坚决把它砍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