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让红星永远闪光——记几位复员军人在地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27
第4版()
专栏:

  让红星永远闪光
——记几位复员军人在地方
解放军复员回到地方,岗位变了,革命的光荣传统不变;人退伍了,思想不退伍;衣服换了,那颗鲜红的红五星,永远在心中闪闪发光。他们谦虚谨慎,有功不居功,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继续为人民立新功。下面是几位复员军人的事迹。
  转业以后
自从大寨党支部发出打山害的号召以后,复员军人赵周义更忙了。他那支枪更不离肩了,劳动时背着下地,碰上害兽害鸟就打,下工回来匆匆忙忙扒两碗饭又背上枪走了。他经常天还黑洞洞的就起来,上虎头山转一圈儿,再同社员们下地劳动。中午歇晌的时候,他还要去地里转一转。几年来,他跑遍了大寨的沟沟岔岔,看田巡夜,护秋护果。一次,火枪发生故障,一扣扳机,枪托猛烈后坐,把他的锁骨撞断了,住了四十多天医院,出院后他又照样背起了枪。
赵周义在部队时就勇敢顽强,服役九年,五次负伤,荣立十四次战功,直到现在身上还有两块弹片。社员们说:“人家周义在朝鲜战场上流血流汗消灭美国鬼子,回来后披星戴月打野兽又为咱贫下中农除害,可真是个有功的人啊。”但是赵周义同志,有功不居功,勤勤恳恳,艰苦奋斗。
赵周义在工作上知难而进。还在一九五五年的时候,大寨发生了猪瘟,全村三百多口猪,只剩下陈永贵家一口大母猪。为了重新发展养猪事业,陈永贵把母猪交给农业社繁殖仔猪。可是这次猪瘟以后,人们对养猪信心不足了,叫谁担任饲养员呢?刚从部队回来不久的赵周义挺身而出,向党支部报名当饲养员。他想:“过去上甘岭战斗那么艰苦,我和战友们都坚持下来了,现在这点困难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他把铺盖卷搬进了猪圈旁边的小窑里。
周义每天天不明就起来热猪食、碾饲料、扫猪窝、垫猪圈,光是从粉坊往回担猪食,一天就跑二、三十趟,风里来,雨里去,从早忙到黑,从未叫过一声苦。晚上睡在猪圈旁边的小窑里,提防野狼伤害猪,身旁总是放着那支枪。在他精心护养下,大猪小猪都喂得肥滚滚、胖乎乎的,人们都赞美地叫他“猪司令”。
十四年来,赵周义饲养的猪从一口发展到存栏二百多头,先后共卖给国家一百多头大肥猪,支援兄弟社队一千多头小猪,为集体增加了财富。猪多了,也肥了,而赵周义却一天天消瘦下来。他身上的伤隐隐作痛。党支部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决定让这个坚强的转业军人再转一转业。支部的同志对他说:“周义同志,你担任养猪工作已十四年了,为集体增加了这么多财富,又立了一大功啊,现在该换个轻些的活儿了,你到果园去管理果树吧。”周义说:“为啥要换?”干部说:“你的身体不好,那个活更合适些。”当时,大队搬山填沟造“小平原”的战斗打响了,周义琢磨:“转业军人不怕转业,党叫往哪里就往哪里转,转到哪里也是干共产主义事业,可是不能往轻活上转,拣重担子挑才对。”经过他再三要求,党支部决定把他转到农田水利建设的战线上来了。
抬石头这活很重,赵周义就经常抬石头,大抬杆大铁索不离肩,晚上还带回家去,免得被别人抢了去自己抬不上。他怀里经常揣着两件东西:一件是止痛片,他身上的伤有时疼得直不起腰来,就嚼两片继续战斗。党支部几次催他去住院,他总是不在乎地说:“没关系,一抬石头就不疼了。”第二件东西是胶布和纱布,社员们谁擦破了皮,他随时给包扎起来。社员们感动地说:“周义为咱贫下中农想得真周到。”他听了,总是笑笑说:“咱学学战场救护,到打仗时还用得着哩。”
  钢铁硬汉
“活着就要拚命干,一切交给党安排!”这是湖北房县红旗公社十一大队共产党员、荣复军人贾明礼同志,在复员时向党组织表示的决心。十多年来,他继承和发扬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功劳面前不自满,身残心红,努力实践着这一豪迈誓言。
在朝鲜战场上,贾明礼英勇杀敌,多次立过战功,他失掉了左腿。一九五四年元月,从部队回到了久别的家乡。看到家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贾明礼在家里坐卧不安。他想:共产党员应该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人退伍了,思想不能“退伍”;腿断了,前进的步子决不能停。他决心迅速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为了给参加劳动打基础,他首先练习走路。他想到国家发的那只假腿造价高,又笨重,自己就用泡桐树做了一只假腿。开始,假腿和肉的联接处磨出了血。他爱人关心地说:“你硬要蛮干,木头咋能和肉打交道呢?”他笑着回答说:“共产党员是钢铁铸成的,木头咋能碰得过钢铁呢?”他在重伤处抹些消炎粉和药膏,拄着木棒,咬紧牙关继续练。两个月过去了,他坚持由屋内练到屋外,从早晨练到傍晚,肉皮磨起了厚茧,终于甩掉了拐棍,使残腿复活了。
刚开始参加劳动时,干部和群众为了照顾他,只叫他干一些轻活,他说什么也不行,脏活重活抢着干。前年春天的一天上午,小雨不停地下着,队里赶着在小麦地里追肥。队长关心地对他说:“下雨天你的伤口发疼,这路又稀又滑,你就在家里休息吧!”他说:“现在正是春耕大忙季节,大伙都在为农业学大寨出力,叫我在家咋呆得住呢?”说着挑起粪桶就出了门。在挑第三趟大粪上坡时,由于路滑木腿没踩稳,连人带桶跌进了沟里,大粪洒了一身。队长叫两名青年硬逼着送他回了家。谁知等两个青年刚走,他换下脏衣服挑起粪桶又上了坡。群众感动地说:“老贾真是钢铁硬汉啊!”去年插秧,他想到季节不等人,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就跳进秧田插秧。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一把拉住他,他笑着说:“一只公鸡四两力,我试试看。”由于木腿的受力面小,在烂泥田中一陷就是很深,活动非常困难。可是他想的是共产党员应该迎着困难上,就咬紧牙关,忍着剧疼,坚持和社员一起劳动。多年来,无论是水田、旱地,脏活或重活,他样样都干。
一九六二年,贫下中农选他当了队里的保管员。十年来,他处处为集体利益着想,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从不乱花一分钱。在一个暴雨的中午,他见稻场边还撒着几粒豌豆,就冒雨把它捧回了保管室。在屋里躲雨的一位社员看见说:“我们队里今年增产了两万斤粮食,还靠那几颗?”贾明礼严肃地说:“积少成多,积水成河。丰收不忘歉收年,储粮备荒为人民呀!”广大贫下中农热情地称赞他是革命的“红管家”。
本报通讯员
  爆破大王
前几年来大寨,看到虎头山下后底沟,小土山犬牙交错,把这里分割得支离破碎,最大的地块不过一亩多。现在来到这里,山搬倒了,沟填平了,展现在面前的是大片大片的平展展的机耕田,拖拉机嘟嘟嘟翻起黑褐色的波浪。提起搬山来,人们常常讲到“爆破大王”,这就是复员军人赵素小。
一九七一年隆冬,大寨搬山填沟造“小平原”的战斗打响了。党支部把爆破土山的任务交给了赵素小和五个民兵。接受任务后,他们表示:“平时炸土山,战时炸碉堡,党指向哪里就干到哪里。”
开初,炸那个叫三岔嘴的小土山,他们围山掏了十个洞,装好药同时点火,“轰”!“轰”!几声巨响。响声刚落,隐蔽在一旁的赵素小和民兵飞也似地奔去,谁知跑到离土山几米远,又“轰”的一声巨响,土崩烟起,土块飞滚。素小和几个民兵被埋在土里,在旁边劳动的社员闻讯赶来,人们着急地把素小几个人刨出来。只见素小的鼻子、耳朵都灌满了土,头被砸了几个大疙瘩。
大家把他抬回家,一会儿他清醒过来,二话没说就朝门外走,直奔那几个民兵的家里,看到他们都没受伤,这才放心了。他又来到土山下,看到小土山依然傲立在那里,素小心里十分沉重。晚上,他回到家,爱人给他端来了一大碗热腾腾的饺子。他却一个也吃不下,只是一锅接一锅地抽烟。夜里他老想着炸土山的事:“为什么放药不少,炸不下多少土来呢?”他从挖炮洞想到挖煤,自己过去挖煤时,一直掏到山的中心。“对!挖到山的中心,也许炸劲就大了。”这时,窗外也蒙蒙发白了。他一骨碌从土炕上跳下来,抄起短锨就朝三岔嘴走去。其他几个民兵随后也到了。素小谈了自己的想法,几个民兵连声说“沾!”
他们在土山上挖了五丈长的爆破洞,挖到土山的中心,一切准备妥当,导火索点着了,“轰”!一声闷响,地动山摇,土山开了花。民兵们高兴地跳起来,素小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炸山有了办法,掏洞又成了问题。挖洞时,只能侧身躺在里边。挖深了,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又加上空气稀薄,灯点不着,得打着手电干,有的土又硬又粘,费几天工夫才掏成一个洞,炸开后,推土机很快就推光了。推土机隆隆地叫着,爆破组的同志们心急如火。素小对民兵们说:“咱得想个办法加快速度才行。”大家献计献策,想出用爆破来炸。他们在洞里放上二斤左右的炸药,一下就炸深好几尺,一炮接一炮,进度大大加快。
一次炮声响过,素小拿着铁锨进洞弄土,刚到拐弯儿处,一股浓烟扑来,呛得他透不过气,刚往回拐,就昏过去了。民兵们急忙把他抬出洞外。一阵清风吹过,素小醒过来后又想办法,他说:“点炮后马上进洞有危险,等烟散完再进去铲土,又耽误时间。我看咱们同时掏两个洞,这个洞散烟的工夫,咱掏那个洞,轮流点炮,轮流散烟,人不在那里干等着。”说着,他慢慢地站起来,拿出工具就去刨洞,大家看着他摇晃的身体,都劝他休息一会儿。他指着前边的土山说:“咱们的任务大着哩,我们不仅要搬掉这一座山,我们还要把这虎头山下的八道梁全部填到七道沟里去,把大寨变成‘小平原’,很快实现机械化、水利化,那对革命的贡献就会更大。”
现在赵素小他们的爆破组只有三个人了,他们炸下的土,三台推土机每天推也推不完。一年多来,他们在老坟沟、麻黄沟、后底沟先后搬了十五座小土山,掏洞三十四个,长五千多尺,造地八十多亩。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