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大飞真的飞起来了——大飞大队党支部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改变面貌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02
第4版()
专栏:

大飞真的飞起来了
——大飞大队党支部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改变面貌的事迹
“大飞真的飞起来了!”
“四年多时间,大飞就变了样,变得真快!”
到江苏省涟水县大飞大队参观的人,特别是了解大飞大队过去的人,常常这样赞叹。
一九六八年以前,大飞大队还是一个“吃粮靠供应,用钱靠贷款”的后进大队。二千三百多亩土地,七歪八斜,坑坑洼洼,百分之八十是盐碱飞沙地,一场大雨,遍地汪洋,粮食亩产常常不到二百斤。
如今的大飞,沟渠纵横,条田成方,桥涵座座,岸柳成行,每人一亩高产稳产农田,一九七○年以来,粮食亩产连续三年过“长江”。
这一变化是怎么来的?大飞大队的社员群众回答:全靠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
穷则思变
一九六七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洪流,有力地冲刷着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广大贫下中农迫切要求改变大飞大队贫穷落后的面貌。一天,大字报栏前贴出了这样一张大字报:
“大寨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靠毛泽东思想,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改造了穷山恶水,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条件,我们比大寨好,论人手,我们比大寨多,为什么大寨能办到的,我们就办不到?”
这一问题引起人们的深思。群众在议论,干部在思考。党支部召开了干部、党员、团员、贫下中农代表会议。会上,党支部一位领导成员说:“大飞的落后面貌未改变,主要原因是我们党支部领导成员路线觉悟不高,对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领导不力。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要干,要革命!”
“谁不想大飞变好?怎么变啊!锅底洼,死碱荒,能养生就不错了,还想变富?别做梦吃糖想的甜了!”一位干部摇摇头说。
“什么水灾,地薄,只要大家齐心干,我看没有改不好的东西!”一位老贫农信心坚定地说。
“难就难在群众不齐心,有的怕吃苦,有的想贩树捞现钱,怎么搞法?”
“如果按照刘少奇鼓吹的那一套修正主义路线,搞什么‘三自一包’,群众怎么齐心?”
“刘少奇说‘群众落后’,我们有的干部也认为群众难办,不相信群众,群众怎么齐心?”
发言的一个接着一个,讨论会变成了辩论会,变成了对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批判会。越批判,大家的决心越大;越辩论,大家的信心越足。最后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按照毛主席革命路线办事,充分发动群众,走大寨道路,就一定能改变大飞大队的面貌。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党支部经过调查研究,拿出了一个根治水患,把治水、改碱、造田、积肥结合起来,迅速改变大飞面貌的初步规划,并把这一规划交给群众讨论,发动群众献计献策。群众看干部的劲头那么大,立刻象开了锅的水一样,沸腾起来。那些天,大飞比过年还热闹,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的提建议,有的贴大字报。群众的几百条意见,使规划更加完善,措施更加具体。
干部带头
一九六八年夏收夏种以后,大飞人民开始了改造南大荡的战斗。南大荡,是一个有八百多亩土地的锅底洼子,大部分地方连草都不长,只有一些零零星星的巴掌地块能长些麦子和高粱。要改造南大荡,首战工程是组织七百多个劳力,开挖中心沟。这条沟要挖五里长,十六米宽,五米深,是解决大队水患,并把沟底黑土翻上来,漫碱造田的重要工程。当时正是农历六月,赤日炎炎,闷热难当。大飞大队干部和群众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干得热火朝天。正当施工顺利进展的时候,忽然乌云翻滚,暴雨随着雷声倾泻下来,刚挖了两米深的中心沟,一下子装满了水,沟坡被暴雨冲塌一段又一段。这时有的人泄气了,说:“算了,以后再说吧。”带工的党支部书记时长生想:这怎么行呢?晚上,他召开了支委会,分析了暴雨给工程带来的困难。他说:只要我们干部能挺起腰杆,顶上去,群众就会跟上来,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支委会决定:戽干水,继续干。
第二天,时长生和大队革委会主任罗会尧带着社员来到工地,分成两班,用斗子戽水。从早到晚,从晚到晨,一连戽了七天七夜,终于戽干了积水,使工程顺利进行下去。
干部带了头,群众紧跟上。就这样,经过两年时间,大飞社员在南大荡共挖土四十二万多方,开了十四条沟,挖成了一个蓄水池,平整了土地,漫上了黑土。一九七○年,第一次栽上了水稻,获得亩产五百七十斤的好收成。
一九七○年冬天,他们又投入改造西大荡的战斗。当时,全大队大部分男劳力投入了地区和县里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改造西大荡又要在春种前完工,工地离家又远。任务大,劳力少,时间紧,怎么办?党支部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交给大家讨论。一天晚上,各生产队都召开了社员大会。第七生产队坐在会场最前排的七个姑娘,首先站起来发言,她们说:“男劳力上‘前方’,小水利我们妇女顶上去。”“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改造西大荡的任务我们包下来。”各生产队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在田头扎寨,搭起工棚,男女齐参战,吃住在工地。隆冬腊月,四百多人的劳动大军在西大荡干得热气腾腾。大队部搬到了田头。白天,干部们和大家一起挖土推车,晚上,从这个工棚到那个工棚,了解群众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帮助群众盖好被子、衣服……。广大干部和群众真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
经过五十六天奋战,西大荡变了样:以前白花花的沙碱地,变成了黑土田,废沟死塘变成了块块良田,九百亩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稳产田。
永不停步
三年苦干,大飞大队粮食产量大增,社员收入显著增加。丰收以后还要不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争取高产更高产?这个问题严肃地摆在大飞干部和群众的面前。党支部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艰苦奋斗的思想不能丢,革命的步伐不能停。于是,他们决定开展治水改土、建设高产稳产田的第三个战役——切掉卧在大队东边的月牙形废堆,填平月堆和废黄河堤之间的一大片盐碱洼地。可是,当时有少数干部和社员说:“这几年大锹没离过手,车袢没离过肩,现在也该歇一歇了。”阶级敌人乘机散布流言,胡说什么“月堆是风水地,动不得。”
一九七一年农历除夕那天,大队党支部在第九生产队召开了社员大会,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并请老党员、老贫农解家飞在会上诉苦。解家飞祖祖辈辈住在月堆这块“风水”地上,可是在旧社会,祖父和二叔讨饭到江南,饿死在外。祖母忧思成疾,不久死去。父亲看一家老小生活无着,含冤忍痛,悬梁自尽。四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也相继饿死、病死。是党和毛主席把他从旧社会里解放出来,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激动地对大家说:“阶级敌人希望我们停下建设新大飞的步伐,我们就越是要加快步伐。干革命只能鼓劲,不能泄劲。我们一定要造出更多的高产稳产田,多打粮食支援国家,保卫无产阶级专政。”大会变成了改造月堆的誓师会。春节后的第二天,大飞大队七百多人,天一亮就冒雪登上了月堆。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削平了月堆,填平了洼地,造田一百多亩,当年种上庄稼,就获得了一季亩产超《纲要》的好收成。
四年来,大飞人民向国家交售粮食一百零七万斤,留集体储备粮十三万斤,添置了手扶拖拉机、抽水机等农业机械二十三台,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发展,社员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山东省临朐县人民,艰苦奋战,建设山区,使这个十年九旱的地方,初步形成了水岸相连、沟渠相通的灌溉网,全县水浇地面积发展到五十多万亩。这是民工们在给嵩山水库的东干渠安装渡槽。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