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文化大革命使他更加热爱劳动——记彬县炭店公社乌苏大队党支部书记董双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03
第2版()
专栏:

文化大革命使他更加热爱劳动
——记彬县炭店公社乌苏大队党支部书记董双锁
陕西省彬县炭店公社乌苏大队的贫下中农,一谈起他们的党支部书记董双锁同志,都情不自禁地翘起大拇指说:“他?,一年三百六十天,总是跟我们在一起劳动,丢下杈把弄扫子,手不失闲!”
董双锁担任干部十多年来,一贯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他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自觉性更高了。从一九七○年以来,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他带领全大队干部和社员群众,战天斗地,不断地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使一个“五沟六梁一面坡”的山村,改变了面貌,全队粮食产量连续两年超《纲要》。
铁要打 人要炼
董双锁经常学习毛主席关于“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的教导,时时警惕资产阶级思想对自己的侵蚀。他认为,一个干部有时参加一点劳动,帮社员干一些打杂活,还比较容易,但要长期坚持就不那么容易。他常常深有感触地说:“我一天不劳动,就觉得和群众隔了一层。”鉴于这一点,他把会议总是安排在晚上;有些紧急会议,迫不得已放在白天开,他也是能短尽量短,会议一结束,就和干部下地去了。
谈到董双锁坚持参加集体劳动时,社员们提到这样一桩事:那是一九七二年六月下旬左右,董双锁刚刚带领社员战胜了一场特大的雹灾。由于日夜的苦战和操劳,他的身体有点不舒服,有几天还淌鼻血。干部、社员一看老董成了这个样子,都很焦急。三番五次地劝他休息,可是老董嘿嘿一笑说:“铁要打,人要炼,这点小病没关系。”当时正是龙口夺粮的当儿,他还是每天和社员一样出勤。有一天,县委书记叶年天来队上检查工作,一看老董的气色很不好,叮嘱他好好休息。可老董却一味谈工作,对自己的病闭口不提。后来叶年天和大队党支部的同志商量了一下,在当天晚上开了个党支部会,作出决议:支部工作暂由副支书李俊杰负责,董双锁去休息治病。第二天,董双锁回家才休息了多半天,再也躺不住了。偏巧,唰、唰、唰一阵箭杆白雨,老董一骨碌起来,往场里跑,和社员一起抢场。“啊,老董又来了!”老董说:
“五黄六月,正碾场,这老天又来捣乱,你们在窑背子上拚死拚活地干,我在窑洞里能坐得住吗?”大家对他奈何不得,也只好随他的便了。
身教重于言教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董双锁同志有个深切的体会:脱离劳动就是脱离群众的开始。因此,他不但自己带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而且发现个别干部有脱离劳动的苗头时,就及时进行帮助和教育。“半晌子”的转变,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半晌子”真名叫李五子,原来是第二生产队的副队长。论出身,苗红根正;论年龄,血气方刚。但一度由于沾染了好逸恶劳的习气,干起活来挑肥拣瘦,虎头蛇尾,他领导社员干活,最多能好好干半晌,后半晌就寻个借口不去啦!时间一长,社员就送了他个外号:“半晌子”。
这个“半晌子”的外号一传开,董双锁坐立不安。他认为这不是个小事,必须及时帮助教育他。一九七一年冬季平地打埂时,整个工地热气腾腾。为了克服窝工现象,大队把劳力划分为十多个战斗小组,其中有一个打埂小组由李五子领导。别的小组,都是你争我抢地朝前扑,唯独李五子这个小组总是老牛拉破车,慢腾腾的,一天最多打埂三十米。这个情况很快被董双锁发现了,他便找李五子,问进度慢的原因。李五子一会儿说是土太干,一会儿又埋怨社员不争气。老董说,同是一块地,同是一样的土,偏你们这儿干?明天我就参加你们这个小组吧!咱们试试,是不是这儿土干?李五子也只好同意。
第二天,老董和李五子还有另外三个社员边劳动、边谈心,从从容容地打了一天,验收员量了一下,共四十二米。收工的时候,社员们议论开了,有的说:“不是土太干,是人的思想不过硬”。有的说:“干的好不好,关键是领导”。这一“军”可把李五子给“将”住了。后来,在一次和老董的谈心中,他才承认原来进度慢,主要是由于自己没有好好带头劳动。老董趁热打铁,连忙把话接过来,他说:“问题就出在这里,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的是干部。我们当干部的,最要紧的就是要给群众带出好思想、好作风来。”接着又给他讲了文化大革命前,有的干部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从而犯了错误的沉痛教训。一席话把李五子的眼圈都说红了。李五子沉痛地说:“今后看吧!”经过老董的耐心教育,这个人称“半晌子”的副队长终于转变过来了。
一九七二年,李五子遵照毛主席关于“担子拣重的挑”的教导,自告奋勇,带领了七个社员,到数十里外的百子沟煤矿劈矿柱。他们露宿风餐,艰苦战斗。李五子的吃苦耐劳和积极肯干的精神,博得了矿上干部和工人的好评。老董也很高兴,专程去矿上探望了一次,表扬了李五子的进步。
干革命就要有很大的干劲
一九七一年九月重阳前后,天高气爽,大雁南飞,乌苏塬头上的五百四十多亩高粱红艳艳,全熟透了。怎样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一片成熟的高粱收回来,成了乌苏大队的一件大事。因为当时还有一系列活路要干,还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董双锁连夜召集干部、社员开会,他提出鼓足干劲,三天抢收完五百四十多亩高粱。他的话一说完,有些人便说:“三天?简直是开玩笑!”还有的人说,已经试验过了,一个人一天才挖一亩多,顶多二亩。董双锁最后说:“好,那么咱们明天再实践一下”。第二天,董双锁按捺不住丰收的喜悦心情,抡起小镢头,开始抢收。他越挖劲头越大,一棵棵的高粱应声倒下,等到夕阳西下的时候,他用步子量了一下,不多不少,刚刚三亩九分。董双锁一天挖三亩九分高粱的事儿很快地传遍了全大队。老年人听了啧啧称赞说:“双锁真是好样的”,青年人听了吐舌头。
当天晚上又开了个会,这次老董有了发言权,他说,人的体力有强弱,不要求每一个人都挖三亩九,一般的壮劳力一天挖三亩,总是可以完成的吧,干社会主义就要有一股很大的干劲?!这一次,没等董双锁把话说完,几个青年人先嚷嚷开了:“书记能挖这么多,我们也能挖这么多”。“干!力争完成任务”。三亩九就象一个跳栏的横杆,每个人都决心跨过去。
就这样,三天的时间,六十多个劳力把五百多亩高粱全部放倒了。这样快的速度在炭店一带还是少见的,过路来往的人都夸奖董双锁和乌苏社员的干劲大。
一早百早。乌苏大队由于早收高粱争取了主动,秋粮入仓也跟着提前完成。这以后,他们很快地将劳力转入农田基建工地,在全公社打响了第一炮!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