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景和情——艺术辩证法学习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06
第4版()
专栏:

景和情
——艺术辩证法学习札记 小丘
在戏剧艺术中,“景”和“情”是对立统一的。“景”,即舞台美术所设计的景物,用于描绘剧中的典型环境;“情”,即思想感情,是剧中典型形象内心的表现。
恩格斯曾指出:文艺创作“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所以在舞台美术设计中,不能为景而景,而要使舞台美术为表现剧本主题思想和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努力达到“景”和“情”的辩证统一。
革命现代京剧《海港》的舞台美术设计,在处理“景”和“情”之间的辩证关系方面,给了我们十分有益的启示。
(一)舞台景物为剧中英雄人物抒发革命激情提供典型环境,使剧中人“触景生情”。
《海港》的主题是歌颂中国工人阶级的国际主义豪情壮志。所以,第一场幕启,就是那“通往五洲三大洋”的上海港场景:奔腾起伏的黄浦江中,停泊着千轮万船;江边码头上,阳光灿烂,红旗招展,吊车起落,车辆往返,标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制”的大木箱横空而过,满怀豪情的码头工人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码头上的一派大好景象,引出了高志扬触景生情的一段动人歌唱——“定要把这深情厚谊,送往那四面八方”。这里,舞台景物和《国际歌》的主题音乐、热情欢快的《劳动曲》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有力地烘托了英雄人物的国际主义豪情壮志。
(二)借助于舞台景物来展示英雄人物的思想面貌,使剧中人“借景抒情”。
《海港》第六场的场景是阶级教育展览会。会场四周陈列着码头工人斗争的图片、“过山跳”的模型和破衣、烂袄、皮鞭、镣铐等实物。尤其是那根放在醒目地位的杠棒,使饱经风霜的老码头工人马洪亮一看见它,就想起辛酸的往事。他扶着杠棒,抚今追昔,悲愤交集地对韩小强进行阶级教育。尔后,这根杠棒又引起了方海珍借物抒情,唱了《这杠棒跟随咱经历过艰难世道》的动人唱段,对韩小强进行码头工人斗争史教育。两位英雄人物,都借助于杠棒等舞台景物,抒发了他们的阶级深情,从而展示了他们国际主义思想的阶级基础。
(三)舞台景物与剧中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相映生辉,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海港》第四场开始时的景物是:雨过天晴,白云在空中飘动,彩虹飞架蓝天……“江山如画宏图展,怎容妖魔舞翩跹!”方海珍坐在世界地图下的办公桌前,读罢公报,浮想联翩,激情地唱起了豪迈奔放的战歌。美景豪情,水乳交融,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方海珍宽广的内心世界。
在第七场中,当方海珍宣布援非外轮已经按时开航后,工人们群情激奋,齐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这时,天空霞光四射,旭日喷薄欲出,远方汽笛长鸣,在方海珍和工人们纵情讴歌“高举红旗奔向前方”时,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此情此景,相映生辉,有力地表现了以方海珍为代表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国际主义豪情壮志。
(四)把舞台景物作为一种绘声绘色的艺术语言,在剧中起着补充抒情的作用,收到“以景抒情”的效果。
在《海港》第三场中,姹紫嫣红的花圃,色彩鲜艳的美人蕉,碧绿苍翠的冬青等景物,构成了工人生活区的绿化地带,连同前两场场景中的机械化装卸设备,供工人休息用的凉棚,免费供应的成批汽水等等,都是用舞台美术的艺术语言,尽情歌颂了新中国码头工人的幸福生活。
在第六场的场景中,更耐人寻味的是霓虹灯标语的设计。红光耀目的“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矗立在黄浦江对岸高大的厂房上;红光闪闪的霓虹灯标语的倒影,在江面的水波中微微荡漾。舞台美术一语道出了剧中码头工人们的肺腑之言,也点出了观众最深切的感受:有了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海港》舞台美术设计对于“景”和“情”的上述种种艺术处理,为我们提供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创作经验:
一、舞台美术是戏剧艺术中塑造人物、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但如果“景”离开了“情”,那就是为景而景,变成实物堆砌、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舞台美术,它就没有艺术生命力。
二、在“景”和“情”这一对矛盾中,“情”是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方面。但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可以“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舞台美术设计时,要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地充分发挥舞台美术的艺术功能。
三、戏剧艺术中,“景”和“情”的统一,也是“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的表现,其统一程度越高,艺术感染力就越强。所以,舞台美术的设计,必须努力做到“景”和“情”的辩证统一,使舞台美术在表现剧本主题思想,塑造英雄形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