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开展技术革新 挖掘劳动潜力 柳州市玻璃厂增产不增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10
第4版()
专栏:

开展技术革新 挖掘劳动潜力
柳州市玻璃厂增产不增人
据新华社南宁电 广西柳州市玻璃厂发动职工积极挖掘劳动潜力,实现增产不增人。一九七二年一到十月份,这个厂主要产品日用玻璃的产量比一九七一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九。
这个厂的党组织和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任何地方必须十分爱惜人力物力,决不可只顾一时,滥用浪费”的教导,发动群众反复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推行的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采纳了广大职工提出的很多有关挖掘劳动潜力、改变玻璃厂生产面貌的宝贵意见,从各个方面千方百计地节约劳动力。
为了向技术革新要劳动力,他们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对玻璃生产的拌料、熔化、送瓶、退火等工序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以前送瓶退火,是由工人把刚生产的有五百度高温的玻璃瓶用托盘送进锅炉退火,来回送瓶每天总计要奔跑十多公里;现在用上了送瓶机,可以少用三十八个人。过去人工拌料,年产三百吨玻璃制品需要八个人;用机械拌料,年产一千多吨玻璃制品,只用八个人就够了,提高工效三到四倍。用旧式退火炉,日产一吨玻璃制品,需要两个人冒着高温从炉内把产品搬出来;改用自动退火炉后,两个人在炉尾检收,日产四、五吨产品。仅这三项技术革新就节约劳动力七十三人。目前,这个厂生产中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已达百分之七十以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劳动力。
为了合理地使用劳力,这个厂主要领导成员经常深入工段、班组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调查了解劳动力的使用情况,每星期都要召开工段、班组负责人会议,专题讨论生产和劳动力的调整问题。拌料班生产任务增加以后,要求增加两个人。党支部书记董振德便帮助他们精打细算,合理安排,结果,不但不需要增加人,还省下了一个人,支援了兄弟班组。
这个厂还针对生产特点,妥善安排调整劳动组织,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他们总结多年玻璃生产高温流水作业的经验,把两班制生产改为三班制生产,并实行轮休制,做到人休机不停,一天二十四小时连续生产,不但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节约了燃料,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工效百分之六十到八十。与此同时,这个厂大力压缩非生产人员,充实生产第一线。一九六六年,全厂非生产人员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二点三;现在,这个厂生产不断扩大,但非生产人员严格控制在百分之十二点七以下。许多管理人员坚持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业务工作,面向基层,互相配合,团结协作,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保证了各项业务工作的完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