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割胶辅导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11
第4版()
专栏:

广州部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的知识青年们,在党组织和老职工的带领下,经过几年三大革命运动实践的锻炼,逐渐成长为橡胶园里的一支生力军。他们的先进事迹,再一次证明了这样一个伟大真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编者
割胶辅导员
凌晨,海南岛某处橡胶园里亮光闪闪,某部五连的胶工头戴胶灯,又投入了一天的战斗。一个短发、健壮的女青年,仔细地检查着胶树割面和排胶情况,还不时地操起胶刀,边割边和战友们研究刀法。她就是五连割胶辅导员、知识青年黄淑霞。
一九六九年秋天,黄淑霞初中毕业以后,满怀建设边疆的豪情,来到五连割胶班。最初,小黄觉得干这个工作又脏又累,没啥奔头。老工人、班长赖汝林看透了小黄的心思,就给她讲橡胶园的艰苦创业史:过去,老工人大树底下搭床,石头窝里垒灶,风餐露宿,披荆斩棘,把昔日荒山野岭改造成今天的橡胶园。并启发她说:“小黄呀,别看我们手中拿的胶刀轻,可我们肩上担的责任重。革命工作无数种,只要方向对头,勇于实践,肯钻研,不管干啥都有奔头!”
小黄认清了自己工作的意义以后,决心苦练割胶技术,为革命多割胶,割好胶。开始,她下刀不是过深伤树,就是太浅不出胶水。她听说七连有个同志割胶技术好,就爬山越岭去拜师取经。经过师傅指点,她找到了自己的毛病。她回到连队以后,学得更专心,练得更刻苦了,每割一刀都要认真琢磨行刀的要领,仔细体会身和脚怎样配合才好。原来的缺点克服后,她又发现自己在挑第一刀时,左臂没有按规定放置,下刀时推力偏斜,不能准确地插入水线切断乳管,所以胶水出得不多。她每天割完胶后,就抓紧收胶水前的一点时间,在树桩上练习。在这把小小的胶刀上,她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及时给自己提出新的努力目标。
小黄在实践中,逐渐地掌握了下刀、收刀、行刀三个工序的要领,做到了手、脚、眼紧密配合,割出了均匀的四方皮,达到了稳、准、均、轻、快的一级胶工技术标准。她割的树位,胶水产量不断提高。担任了割胶班班长以后,她和伙伴们一起,认真摸索橡胶速生高产的规律,切实抓好管、养、割三个环节。去年,她们班成了全连割胶技术和胶水单株产量最高的典型。
小黄当了连队割胶辅导员以后,她每天检查和辅导别人,同时也在不断改进着自己的不足之处。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