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用总路线精神管理企业——记大庆油田采油中一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13
第3版()
专栏:

用总路线精神管理企业
——记大庆油田采油中一队
大庆油田老采油区采油一部中一队的干部和群众,坚持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使油井的地面和地下管理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一九七一年同一九六五年比较,油井没有增加,人员减少一半,而原油产量增长了一倍;单井消耗定额下降了三分之二。一九七二年原油产量比一九七一年又有增加,单井消耗定额又有下降。目前,这个队管理的几十口油井,采油速度比原设计提高了一倍多。路线经常讲,干劲要鼓足
一九七○年,采油中一队管理的几十口油井整整开采了十年,含水有所上升,产量出现了下降趋势。全队的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决心扭转这种局面,在七十年代给国家作出更大贡献。但是,他们虽然做了一些努力,却没有收到效果。
问题在那里?党支部引导大家回顾了建队以来他们在生产中的经验和教训。
有一口油井,原来生产能力很强,到了一九六七年,产量大幅度下降,含水上升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面对这种情况,有些人认为这口井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主张转成注水井。
这口井的寿命是不是已经完结?一九六八年八月,工人们在这口井的附近打了一口观察井,取出岩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这口井下面有一个很薄的高含水层,只要把这一层堵住,就能提高原油产量。于是,他们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管理,把高含水层堵住,使原油日产量比原来增长了一倍多。
大家从回顾这件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认识到老采油区的油井地下变化虽然复杂,但只要弄清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多快好省地为国家生产原油是完全办得到的。而要弄清油井的地下情况,就要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提高油井的管理水平。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全队迅速出现了一个对刘少奇一类骗子修正主义路线开展革命大批判的高潮。经过革命大批判,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更加深入人心。党对生产的领导进一步加强了,全队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一九七○年和一九七一年,他们经过努力,使原油产量有了成倍的增长。一九七二年,产量又有新的增长,油井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
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
采油中一队管理的油井经过十年开采之后,地下情况更复杂了,设备维修任务更重了,生产岗位更多了;而全队人数却由于支援新油区而减少了一半。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使生产多快好省地向前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他们坚持把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发动群众搞好生产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建立和发展各项企业管理制度,总结出了一整套采油工人岗位责任制。
一九七○年冬季有一天,在一口井里下了四只压力计,测分层压力。以往,油井测压力都要在油井总闸门挂上写有“开”字的挂牌。后来,这种规定被破掉了。那天,值班的青年工人没有注意到在测压力,关闭了油井总闸门,使全套测试工具掉进井里,油井日产量立刻下降了三分之二。事后,在打捞井里落物时,党支部几次把全队青年工人召集到现场,使大家看到了制度不健全和不认真执行制度的危害性。从此,“挂牌标号”的制度又坚持起来。
党支部还向工人们宣传王友全井组严格执行制度,保证油井高产稳产的先进事迹。
王友全是参加大庆会战的老工人,很早就担任了井长。一九六二年建立起岗位责任制以来,他带领井组的工人认真执行,一丝不苟。一九六五年,这个井组被评为油田安全生产的标杆井组,王友全被评为油田安全生产的标兵。按照规定,油井清蜡前要检查钢丝,王友全从不马虎一次。在千百次清蜡中,每次他总是一寸一寸地用手摸、用眼睛看、有时用放大镜检查,一盘钢丝有几个弯,几个砂眼,位置在哪里,他都了如指掌。十二年来,这个井组在人员逐渐减少、任务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做到了资料基本齐全、准确,安全生产,高产稳产。
这些生动的事例使工人们认识到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的重要性。一九七二年四、五月份,党支部发动群众,坚持“两分法”,去掉了过去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进一步修订和健全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七项制度。他们在健全各项制度的过程中,密切联系采油生产发展的实际,做到哪里有生产,哪里就有岗位和职责的明确分工。人再换,岗位不乱,职责清清楚楚。他们在管理上做到了井底无落物,井场无油污,绝大部分设备不松、不锈、不渗、不漏,各项资料基本上齐全、准确,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层 层 挖 潜 力, 井 井 增 产
采油中一队有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的传统。近几年中,在油田科学研究部门的配合下,他们不断提高采油工艺和技术水平,在短时间内基本上实现了全面分层管理,为多快好省地开采石油踏出了新道路。
一九七○年五、六月间,他们通过对全队几十口油井、水井的全面调查,了解到油井开采十年之后,地下油层中还有大量的石油,只要能控制住含水上升这一主要矛盾,就能挖掘出生产潜力,增产更多的原油。但是,石油埋在地下,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把潜力挖掘出来?有人说,这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但大多数人坚信实践出真知的真理。于是,一场治水夺油的斗争,就从变革一口井的实践中开始了。
这口井开采了十二年,原来是全队出油情况最好的一口高产井。到一九七○年初,原油产量却下降了近一半,含水由百分之二十上升到百分之四十五。他们对这口井进行了重点解剖,先后分析对比了二万多个静态、动态资料数据。他们从分析这口井的历史和现状中认识到,要解决油井出水多这个矛盾,不弄清楚究竟哪个地下油层里含水多,就不能“对症下药”。于是,他们决定重新进行分层找水,找出含水层段。
在测试的过程中,为了取全取准一个样品,他们有时几天几夜守在井场。经过十几天的时间,他们得到了很多个油层的近百个样品,终于摸清了每个油层的出油、含水和压力情况,找到了这口井产量下降的原因。他们采取新的措施,使原油日产水平比原来提高了百分之一百二十,含水大大下降。
为了全面开展群众性的治水夺油活动,党支部总结、推广了改造这口井的经验。一九七○年十月以来,他们对全队油井、水井进行了十四次不同内容的调查。采油中一队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对全队油井进行分层管理的结果,基本上实现了口口增产,其中将近三分之一的油井虽然已连续生产十二年,但近期日产油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