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所谓“劝人”文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14
第4版()
专栏:

所谓“劝人”文学
梁溪
周扬一伙曾经把他们提倡的文学称之为“劝人”文学。他们标榜的“劝人”的方法,则是“借着评东家长,论西家短来劝人的”,是用“人”来“劝人”的。
周扬一伙精心塑造的“劝人”的“人”,既不是无产阶级的英雄典型,也不象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而是一群“不好不坏,亦好亦坏,中不溜儿的芸芸众生”。
千百年来的阶级斗争史和文艺发展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阶级为了政治上、经济上的需要,总是塑造本阶级的“理想人物”的。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三纲五常”,塑造了他们理想中的“忠臣孝子”;资产阶级为了开拓自己的“金钱世界”,塑造了他们理想中的“征服者”、“具有个人奋斗精神的人”;无产阶级为了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也塑造了本阶级的英雄典型,展现了新的人物,新的世界。所有这些阶级塑造的不同的“理想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一定阶级的代表人物,典型人物,他们身上都凝聚着一定阶级的理想、愿望、党性。
然而周扬一伙塑造的“芸芸众生”,却闪闪掩掩,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身上的阶级烙印。这些人究竟是哪个阶级的“理想人物”,为哪个阶级“劝人”呢?
打开“劝人”文学,看一看周扬一伙笔下那一群“芸芸众生”,无一不是动摇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而实质上是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无一不是徘徊于党的领导和自发势力之间,而实质上企图摆脱党的领导的人。周扬一伙一面给这些人披上工农群众的外衣,戴上“中间人物”的面具,一面又象牧师一样“劝人”同情这些人,给这些人“大多数”的位置。既要反党,又要伪装,可见他们用心之苦了。
在今天的中国,资产阶级企图用他们的浑身散发着铜臭的代表人物来作为“劝人”的标本,用赤裸裸的利己主义来腐蚀人们的灵魂,已经很困难了。无产阶级在政治上、思想上专了资产阶级的政,无产阶级光辉灿烂的英雄形象也在文艺舞台上专了资产阶级“大少爷”、“姨太太”的政。周扬一伙再要通过文艺来表达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就不能不乔装打扮一番,给魔鬼披上人皮,给毒药裹上糖衣,以便“和和平平”地解除人的思想武装,“甜甜蜜蜜”地腐蚀人的灵魂,偷偷地实现其夺魂、夺人、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目的。而所谓的“中间人物”,则正是实行他们这种反革命策略的“理想人物”。周扬一伙用这种“人”“劝人”,这就更见他们的恶毒用心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