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胜利向前 永不停步——山东省泰安县道朗公社下洼大队连年夺得粮棉双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15
第2版()
专栏:

胜利向前 永不停步
——山东省泰安县道朗公社下洼大队连年夺得粮棉双丰收
沿着“农业学大寨”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进的山东省泰安县道朗公社下洼大队,在革命、生产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干部、社员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教导,在批修整风中,认真看书学习,不断反骄破满,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发生严重旱、虫等自然灾害的一九七二年,又夺得了粮、棉双丰收。粮食亩产达到一千零三十四斤,棉花亩产皮棉二百二十三斤,同一九七一年相比,粮食增产一百二十五斤,棉花增产十四斤。随着粮、棉的增产,这个大队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集体储备粮逐年增多,社员生活也进一步提高。
反骄破满 继续革命
下洼大队是一个“两山一河夹一洼,山高石多土质差”的地方,过去,粮食产量一直较低。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全大队的干部、社员树雄心,立壮志,努力改变生产条件,为革命多产粮食,积极试种棉花。从一九六八年大面积种植棉花以来,连年创高产,三年平均亩产皮棉一百六十斤以上。一九七○年二百四十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达到二百零三斤,打破了过去那种“新棉区棉花不能高产”的说法。这一年粮食亩产也由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四、五百斤提高到七百七十四斤。
粮、棉产量的显著提高,鼓舞了这个大队的干部、社员进一步为革命创高产的斗志。但是,也有人产生了自满情绪,说什么“论产量不低,论贡献不小,比先进差不多,比后进强得多”,觉得以后粮、棉产量能够保持住已经达到的水平就可以了。针对这种思想,一九七○年冬,大队党支部就抓了反骄破满的教育,为夺取一九七一年粮、棉产量更上一层楼打下了思想基础。当一九七一年七月,第二生产队由于干部骄傲自满,思想麻痹,放松治虫,致使二十八亩棉田伏桃脱落百分之五十的情况发生后,党支部抓住这一事例,又进一步深入开展反骄破满活动。在学习班上,党支部全体委员联系实际,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谈骄傲自满的危害,挖骄傲自满的根源。经过学习,支委们进一步认识到:骄傲自满是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障碍,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觉悟不高的表现。他们的认识提高了,更自觉、更主动地采取各种方式开展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克服在部分干部中存在的自满情绪。为了进一步开阔大家的眼界,解放思想,大队党支部还组织生产队以上领导骨干,到外地先进单位参观,通过学先进,找差距,大破思想深处存在的“增产到顶论”,使大家树立了鼓干劲,争上游的雄心壮志,保证了全大队革命、生产不断前进。
向山河进军 改变生产条件
下洼大队东有落虎山,西有黑虎山,康王河位于落虎山下,全大队一千三百多亩土地,大部分是山岭旱地与河滩地。农业合作化以来,依靠集体力量,先后打了十五眼机井,使五百多亩平坦地浇上了水。为了进一步提高粮、棉产量,一九七○年冬在反骄破满教育中提高了觉悟的干部、社员,决心把水引上山去,使落虎山、黑虎山上的六百多亩旱地变为水浇地。
引水上山工程的第一步,是在落虎山和黑虎山脚下,打两眼直径二十米的大井。全大队的社员,在党支部领导下粉碎了阶级敌人妄图破坏打井的阴谋后,立即投入了打井战斗。两眼大井同时动工。党支部书记齐发恒带领社员打落虎山下那眼机井。这里流沙严重,施工困难多,危险大,他总是险活难活抢着干。一次井壁塌陷,一块巨石悬在井半腰,随时有塌落的危险。齐发恒抢先下到井底,和社员一起排除险情,保证了安全施工。共产党员、第三生产队队长龚树连,在紧张的打井施工中,得了病,党支部确定让他休息。他说:“为了社会主义事业,我这点病算得了什么!”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社员们都是起早贪黑,十冬腊月,汗流浃背,衣内一身汗,衣外一层霜,短短的四十五天,两眼机井就胜利完成。水源有了,他们紧接着又打石凿渠,修建扬水站等配套工程。开山凿石人手少,四十多岁的女社员肖传英,主动去学打炮眼。石头硬,他们就采取多打炮眼,放连珠炮的办法,攻破难关。经过一个冬春的奋战,他们修起了三千多米长的石砌环山渠道,通过三级扬程,把水引上了山,改变了山地干旱缺水的面貌。
引水上山的成功,使干部、社员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一九七一年“三秋”一结束,他们又高举红旗,奔向了根治康王河的战场。
康王河是一条无雨干枯,下雨成灾的害河,曾多次洪水暴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又因常年冲刷,河床逐年扩大,河滩年年加宽,威胁着沿河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要根治康王河,变害为利,就要沿河筑起底宽六米、封顶两米、高三米半的两条大土坝,把河水控制在三十五米宽的河道之内,把原来百米宽的河滩全部拉平,运上客土,垫成良田。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关键是争取时间,冬春如果干不完,汛期一到就前功尽弃。由于干部、社员充分认识了工程的艰巨性和时间的紧迫性,在施工中大家早出晚归,大雪纷飞不怕冷,风沙再大不停工,抢时间,赶进度,保质量,终于赶在一九七二年春耕前完成了根治康王河的任务,并垫起了河滩地近百亩,为一九七二年粮、棉进一步高产提供了条件。
认识客观规律 实行科学种田
下洼大队粮、棉连年高产,还由于他们实行了科学种田。
大队党支部很重视科学实验,对这项工作,在支委中指定专人去抓。大队建立了科技队,生产队建立了科技组,大种试验田、种子田、丰产田,不断总结和推广粮、棉高产的经验。他们以试验田为基地,开展了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大队党支部委员、革委会副主任玄昌贵,克服文化低的困难,学习《实践论》,和农民技术员、社员一起,不断摸索棉花生长规律,大胆革新,先后搞了育苗移栽、品种培育、晒棵墩苗、管理对比等多种试验,初步摸出了解决密植与单株桃少、棉花生长期长和当地无霜期短等几个方面矛盾的办法,从种到收,都搞了一套操作规程。根据科学实验的成果,几年来这个大队坚持“一年棉花二年种”,对棉田冬施铺底肥,冬耕深翻,冬灌造墒,为棉花播种创造好的墒肥条件。在播种时间上,大破了“枣芽发,种棉花”的常规,由“谷雨”提前到“清明”,从而多逮了伏前桃。在施肥上,实行了科学用肥。在管理上,除了“看天、看苗、看墒情”,适时浇水外,还勤中耕、细中耕,促使棉苗稳长。结果就实现了棉花高产再高产。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