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记福建三明纺织厂的几个老工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15
第4版()
专栏:

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记福建三明纺织厂的几个老工人
在福建省三明市的三明纺织厂,各个车间都有一批老工人。他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革命和生产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成为全厂广大职工学习的榜样。下面介绍的是这个厂几位老工人的先进事迹。
主动让车
为了增加生产,工厂领导决定把停着的细纱机全部开起来。纺纱工人都知道,停了一段时间的机器,刚开时往往断头率高,活儿又累又难做。由谁来挡第一台新开的车呢?就在领导上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共产党员、老工人周仙娣站出来说:“我是共产党员,让我去挡第一台车吧!”领导同意了。开车后,果然纱头断得十分厉害。周仙娣沉住气,凭着自己三十多年的挡车经验,一根又一根地把纱头接上去。干完一个班的工作,累得她腰痠腿疼。但是,她毫不气馁,迎着困难继续干下去。她早上班,晚下班,注意搞好机器的清洁工作,反复摸索规律,终于制服了这台新开的车,纺出了优质纱。
这台细纱机生产正常了,其他停着的细纱机按计划要继续开动。下一台谁去挡呢?周仙娣说:“我已经有了制服第一台的实践经验,这台还是由我去挡。她将已经挡熟的车让给别人,自己又去挡新车,直到全部停着的细纱机都顺利地开动起来为止。
为了培养青年工人,周仙娣决定做预备工,将自己操纵了多年的细纱机让给青年工人。所谓预备工,就是专门顶替缺勤工人的工作,自己没有固定的岗位;预备工不仅要挡车,还要落纱,有时还得当辅助工。周仙娣虽然有一套纯熟的挡车技术,但对落纱却不熟悉。她就下决心学。有人好心地劝她:“你再过两年就该退休了,那么大年纪还学落纱干啥?”她却说:“我现在是预备工,不掌握落纱技术,怎能做好工作呢?”周仙娣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很快就掌握了落纱技术。她一心为革命的精神,受到了同志们的称赞。
热情传授
工厂招收了一批新学徒,她们当中有些人,对学习技术不那么积极。怎么办呢?老工人、共产党员王根娣想,教技术先要抓思想,引导徒工学技术先要使她们懂得掌握技术的重要。于是,她反复地给大家讲述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单凭一股子热情是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青年们在王根娣等老工人的教育帮助下,提高了为革命钻研技术的积极性。但是,有一个青年,一时掌握不了操作要领,甚至一度丧失了信心。王根娣知道后,主动去辅导她,鼓励她克服畏难情绪,向她详细讲解操作要领,手把手地教每一个动作,终于使这个青年较快地能够独立操作了。
王根娣还在工作中细心观察学徒们的巡回路线和动作,发现问题及时帮助纠正。一次,一台布机停了,王根娣跑过去一看,原来布面上夹了一根纱头,织成了疵网坏布。她一边拆坏布,一边想:这根纱怎么会落到布面上来呢?就在这时,她看到一个青年工人手中捏着一团回丝。原来这个青年因为天热,手心好出汗,便捏了一团纱头包住剪刀,在检查布面时不小心掉了一根纱在布面上。情况清楚了,王根娣恳切地告诉这个青年说:“我们一定要按操作规程办事,千方百计地保证质量,要知道,织出坏布就是最大的浪费啊!”这个青年接受了她的意见,立即作了改进。
现在,这批学徒在王根娣等老师傅的热情传授下,绝大部分都能独立操作,挡车台数逐步增加,一般已达到三十二台。
一丝不苟
下班铃声响了,女工们陆续离开了车间。穿扣机旁,老工人朱佩珍还在紧张地工作着。原来,她发现刚穿好的棕框上有一只空扣,强烈的革命责任感使她忘记了铃声,连忙进行处理,经反复检查合格后才下了班。十几年来,朱佩珍就是这样,为革命精心穿扣,对质量一丝不苟,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
开始织布前,必须把经纱由穿扣工一根根地事先穿在棕框上,然后装上织机,才能开始织布。这项工作,就叫做穿扣。多达数千根的经纱,既不能穿错一根,又不能穿漏一根,否则,装上织机就会织成坏布,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人们常讲,穿扣工要有绣花姑娘那样灵巧的手,侦察兵那样锐利的眼睛,更需要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而老工人朱佩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朱佩珍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乐于帮助别人。她积极向新工人传授技术,热情帮助其他同志提高穿扣质量。一次,一个穿扣工由于心急,发生了一根脱扣,她越急,处理越乱,几千根经纱,就象一团乱麻似的,绞在一起。朱佩珍看到后,连忙跑过去,主动帮她一道处理。她俩一根一根地理好几千根经纱,然后又从这几千根纱中细心找出了那根脱扣,直到穿好重新检查没有问题后才罢休。
点滴节约
盛夏时节。蓝天没有一丝云彩;太阳象一团炽热的火球,天气又闷又热。中午时分,老工人、废料仓库保管员宋浩仁照例推着一辆拣拾废料的车子,顶着烈日,利用休息时间,在全厂各处拣拾废料。他一边走,一边四处查看,一会儿在路边停下来,从草丛中拖出半截破管;一会儿又到垃圾堆里拨弄一阵,翻出几只螺丝钉……。
宋浩仁自从担任废料库保管员以来,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把收集来的各种废料分门别类,整理得井井有条,一目了然。他从收集来的各种废旧管子上,拆下法兰、凡尔、弯头等零件,精心修复后,主动介绍给有关车间使用。他把拣拾来的废旧螺钉、螺帽,一枚一枚地进行鉴定,千方百计地重新修复使用,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好料。
宋浩仁不仅自己修旧利废,还处处与铺张浪费的行为作斗争。一次,他发现一个车间的废料中有几十只零件的半制品,便向这个车间的领导提了意见。可是几天过去了,这些零件半制品仍然扔在废料堆里。他心里很急,要求供销科的领导同志与这个车间联系。又等了几天,仍然没有音讯。他忍不住了,一直跑到厂党委负责同志那里汇报了这件事。党委负责同志当场表扬了他,并且鼓励他继续发扬这种勇于同铺张浪费行为作斗争的精神。后来,在党委负责同志的干预下,这个车间对废料堆中的零件半制品认真做了处理,并且制订了杜绝浪费的措施。
现在,在宋浩仁同志的带动下,这个厂的许多工人都养成了点滴节约的习惯,每当领料的时候,他们总要先到宋浩仁管理的废料仓库来看看,尽量以旧代新,为国家节约了大批好材料。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