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处理好农轻重关系 搞好农业加强农业 中共霸县县委认真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17
第1版()
专栏:

处理好农轻重关系 搞好农业加强农业
中共霸县县委认真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
本报讯 中共河北省霸县县委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认真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发动群众,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为农业服务的县、社工业,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变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三年来,全县粮食产量较大幅度上升,一九七一年粮食亩产过《纲要》。这个县已由缺粮县变成了余粮县,三年共向国家交售余粮一亿一千多万斤。全县国民经济收入年年超额完成计划,集体经济更加巩固,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抓住关键改变生产条件
霸县地处海河流域最下游,地势低洼易涝,十年九灾。全县六十八万亩耕地,其中风沙、低洼盐碱地就占四分之三。过去,这里是春旱秋涝,洪、沥交加,产量很低。文化大革命前粮食亩产只有一、二百斤,每年要吃国家一千万斤粮食。海河水系的治理,为这个县根除洪、涝提供了条件。他们修建扬水站,开挖大干渠,做了大量的渠系配套工程,对改变全县面貌,起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重视防涝,忽视防旱;注意抓地上水,不注意地下水,旱年河水断流,生产仍处于低而不稳的状况。
一九七○年农业学大寨运动深入开展,县委深入到北部较高地区、东部风沙地区和南部大洼地区,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总结了一些典型社队大办农业的经验,从中受到了启发教育。南孟公社共有五万多亩耕地,多沙缺水,产量较低。公社党委抓住主要矛盾,带领群众,在充分利用地上水的同时,开发地下水源,打机井四百多眼,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耕地成为水浇地,粮食总产量和单产都比一九六四年翻了一番。老堤公社却是另一种情况,这里土地肥沃,无沙无碱,但他们只依靠大清河灌溉,不注意开发地下水。大清河改道,一遇干旱,地上水没保障,造成粮食减产。
从这些典型对比中,县委认识到,要改变霸县的低产落后面貌,不能光靠河水灌溉,必须把打机井开发地下水作为大办农业的重点,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条件。为了统一大家的认识,县委一方面组织干部深入各类不同地区,普查地下水源,总结群众经验;同时,县委又开门整风,针对领导班子存在的骄傲自满、故步自封的思想,以及领导生产的片面性,带头斗私批修,广泛听取群众的批评意见,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制定了发展农业生产的十年规划,把开发地下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变生产条件作为大办农业的一项根本措施。县委第一、二把手亲自抓,全面规划,分类指导,集中财力、物力,大力开发地下水。围绕着水利建设,还狠抓了平整土地、改良土壤,使全县开发地下水源的群众运动全面地开展起来。
围绕农业发展县社工业
生产条件的改变,急需大量的农业机械和设备。可是,这个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不能满足农业的要求。必须发展县社工业、武装农业。当县委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热情很高。有的人主张多建厂、建大厂,大干一场,提出了办汽车厂、石油化工厂等一些不切实际的主张。县委坚持地方工业服务农业的方针,根据本县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分清轻重缓急,因地制宜地兴办农业急需的县社工业。
县委和主管工业的同志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的教导,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方向。根据农田建设的需要,把原有工业单位加以改建扩建,还新建了磷肥厂、农药厂等。另外,还帮助社队兴办了一些小型修造厂。这样,全县先后扩建、新建了六十多个县社中小企业,壮大了支援农业的力量。
为了充分发挥县社工业支援农业的作用,县委抓紧了路线和政策教育,突出抓了三个环节:
首先,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霸县地处平原,无煤无铁。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存在着消极等待和向国家伸手要原料的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县委总结了康仙庄公社石城三大队加工厂利用加工部件车掉的碎铁屑制造农具的经验,解放了大家的思想,使全县工厂掀起了一个变废为宝、吃废铁废料的活动。一年多来,他们用废铁屑、废钢铁生产了一百五十吨钢材,制造了二千七百多件农具和大量的农机配件,解决了原料不足的困难,使大家认识到: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路子就越走越宽。
其次,明确经营方向。县社工业是面向本县,面向农业,立足修配,为生产服务,还是贪大求洋,追求定型产品,重造轻修?这里同样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为了帮助县社工业端正经营方向,县委针对一些工厂对修配农机具存在着“一推、二压、三不管”的现象,经常组织县社企业的工人深入农村了解贫下中农对支农的要求,因地制宜地生产一些农业急需的农具,增设了支农修配车间,采取厂、社挂钩的办法,包修理,包传授技术,使现有的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加强企业管理。他们一方面发动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千方百计地节约原材料和开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在保证支农产品正常生产的前提下,适当搞一些加工业务,增加企业收入,弥补亏损。这样,县办四十多个工厂除磷肥厂外,厂厂都有盈余,为扩大再生产提供了资金。各行各业都支援农业
建设工业,发展农业,资金和物资哪里来?他们采取了以下办法:
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积极扶持社队发展副业生产,开展多种经营,以副养机,以机促农。这个县过去只有三分之一的大队副业搞得较好,大部分大队副业基础薄弱,还有一些大队副业是空白点。他们说:“机械化好是好,没有钱买不了”。为了帮助这些社队解决农田基本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县里建立了专门管理副业的领导机构,经常深入大队进行路线教育,划清政策界限,帮助解决技术、生产门路、资金和设备等困难,因地制宜地发展副业生产。两年来,副业生产由几十种发展到一百多种。一九七一年副业收入一千二百多万元,去年增加到一千六百多万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三十,增加了社、队的积累和社员收入,还打机井一千八百多眼,购买大批柴油机、水泵、拖拉机和化肥、农药,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充分利用群众中的闲散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生产。全县大部分大队建立了信用站。县、社的金融工作干部经常深入大队、生产队,帮助他们开展多种经营,安排生活,加强财务管理,节省开支,吸收社会游资,发展储蓄事业。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地方财政收入连年超额完成计划,但是,他们仍然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建设,紧缩行政费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农业生产上。这个县的有关部门根据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提出了修建电影院和柏油路面的规划,县委说服教育大家放弃了这些打算,把原计划中的三十万元用在发展农业上。
近两年,全县打机井二千九百眼,相当于过去七年打机井数的总和。平整土地,深翻改土也有很大成绩。全县水浇地面积由一九七○年的三十一万亩扩大到四十六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七。生产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大办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