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芜湖铁画逢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17
第2版()
专栏:

芜湖铁画逢春
铁画,是安徽省的传统民间艺术。解放前夕,这种工艺几乎失传。解放后,在毛主席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指导下,铁画如枯木逢春,生机勃勃。
铁画的由来,据有关史书记载,是二百多年前芜湖的一个铁匠汤天池创始的。他和一个画家为邻,一有空就去看这个画家泼墨作画,有一次竟然遭到这个画家的呵叱。于是,汤天池发愤图强,以砧为砚,拿锤当笔,锻铁为画,创造了名噪一时的铁画。但在旧社会,这项工艺美术遭到了窒息的厄运。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祖国文化艺术遗产,积极发掘民间工艺,在芜湖发现了最后一位铁画老艺人储炎庆,从而使铁画这朵艺术之花获得了新生。特别是经过老艺人苦心指导,培养出一批新的铁画艺人,使铁画事业后继有人。
铁画有鲜明的黑白对比,近似水墨画,它的特点是富有立体感,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即使经历百年,色泽也不会败褪。
解放后,老艺人同画家相结合,发展了铁画。他们不仅汲取了国画的表现手法,而且大胆地采用电焊机点焊和锻打相结合的接火新工艺,使铁画艺术开创了一个新天地,出现了许多新作品。
铁画新作,既有重点地保留了一些传统的品种,又创作了一些反映社会主义思想的各种不同题材的新作品。其中有表现广大人民热爱党和毛主席的画面《饮水思源》和反映祖国生产建设的大型作品《梅山水库》,也有反映新人新事的《犁田》、《抗旱》、《丰收》、《送粮》,有反映社会主义时代英雄形象的《刘英俊》、《女民兵》、《赤脚医生》,也有表现祖国长城和黄山景色的《关山雪霁》、《迎客松》、《黄山莲华峰》。大型铁画《迎客松》、《梅山水库》等作品,被陈列在首都人民大会堂,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品。
党挽救了铁画这支在旧社会倍受摧残的艺术花朵,也给铁画老艺人带来了幸福和温暖。在旧社会不被人重视的艺人储炎庆,在新社会,他的政治地位、生活待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九五八年,储炎庆幸福地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他每当想起这个难忘的时刻,便意气风发,信心百倍,增添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储炎庆和铁画工人学习大庆工人的革命精神,积极发展铁画。他们以革命现代戏为题材,创作了《郭建光》、《打虎上山》、《倒踢紫金冠》等作品,用刚劲有力的线条,黑白分明的色调,表现了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反映了铁画艺术清新的特色。为了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储炎庆还以毛主席诗词《咏梅》为题,精巧地制作了一幅铁画,充分表达了铁画艺人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热爱。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