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管天记——北京插队知识青年陈家珑办气象哨的先进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18
第4版()
专栏:

管天记
——北京插队知识青年陈家珑办气象哨的先进事迹
山西省浑源县十义号公社门前,围着一圈白栏杆,栏内栽着风向杆和百叶箱,还安装着雨量筒、地温表等仪器。人们一看,就知道是个气象哨。这个公社气象哨是怎么办起来的呢?公社党委书记马枝同志带领我们,访问了气象哨的负责人——北京插队知识青年陈家珑。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中旬,陈家珑和二十一名青年学生一起,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从首都北京来到浑源县十义号公社新裴村大队插队落户。在欢迎新社员的大会上,大队党支部和贫下中农对知识青年们提出了要求,希望他们把知识献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这伙生气勃勃的青年人,当场激动地表决心说:“我们一定要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到农村后的第一个麦收季节临近了。一天下午,突然间大雨夹着雹子,只一阵功夫,就把快要成熟的莜麦打得东倒西歪,麦穗七零八落,麦粒和着泥土撒了一地,捡也捡不起来。社员们看到这种情景,个个感到心疼。老贫农荣大爷对陈家珑等知识青年说:“咱们要是能早知道来这场冷蛋,前两天不干别的活,也得把莜麦收回来。这一下,一年的辛苦又白费了!”老贫农的这席话,使陈家珑和伙伴们受到很大教育。他们反复思考:怎样才能知道天气变化的规律,免受自然灾害的袭击?最后决定,利用在学校学过的气象知识,办一所气象哨,把天管起来。陈家珑代表知识青年把这个想法告诉给了贫下中农、大队干部和公社领导。大家高兴地说:“你们青年人有志气,有文化,大胆干吧!”不久,一个由老农、干部和知识青年组成的“三结合”的气象小组成立了。县气象站给了他们一套仪器,公社和大队送来了围栏、铁丝等器材,青年们利用工余时间平整了场地,制作了百叶箱,安装了风压器等仪器。气象哨算是筹办起来了。
但是,道路并不平坦。这里有激烈的阶级斗争,也有业务上遇到的困难问题。当陈家珑他们开始工作的时候,阶级敌人吹来一阵风:“就靠那么个小白箱箱,也想管天,真不知天高地厚了!”青年们坚定地说:“为了贫下中农,为了农业生产,我们就是要管天,就是要摸摸天有多高,量量地有多厚!”他们顶住了妖风,经过一段时间的业务学习,开始观测气象和预报天气了。
起初,陈家珑他们从半导体收音机里听省电台的气象预报,人家报啥他们也报啥。头几天还算报对了。后来,接连好几次出了差错。一次,省电台预报北中部地区两三天内有雨,他们照样报了,结果是一连三日天空无云,滴雨未下。又一次,他们预报三日连晴,却下起雨来。这时,有的人说起了风凉话,陈家珑他们也产生了畏难情绪,劲头不如前阶段足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刘玉珍了解到这情况以后,鼓励青年们说:“万事开头难,慢慢学嘛,谁能保证不出一点差错,要鼓足勇气继续干!”贫下中农也安慰他们说:“别灰心,不要听那伙人瞎嚷嚷,只要好好学,就一定能取得主动权。”许多老农还耐心地教给他们管天的土经验、土办法。
青年们在贫下中农的帮助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懂得了省电台的天气形势广播,是根据较大范围的气象情况作出的综合预报,反映了较大地区天气变化的普遍性。对某一个局部地区来说,又有它的特殊性。老农的看天经验,正反映了本地气象变化的这种特殊性。于是,他们虚心向老农学习,收集了一百多条看天农谚。可是,人家老农的经验,他们用起来却不顺手。譬如,“东南风,雨祖宗”这条农谚,说的是刮东南风,就要下雨。一天,刮了东南风,他们就预报有雨,老农却说不会下。这次预报真的落了空。事后,他们问老农这是怎么一回事,老农说,刮东南风下雨是有条件的。东南风从早晨刮到过午,或是从下午刮到过夜,或是白天无风傍晚刮起了东南风,这都是下雨的征兆。实践使他们感受到:运用老农的看天经验,要真正弄清含义;掌握天气变化规律,需要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打这以后,他们重新收集、验证农谚,每天晚上和老农一起商量,很快提高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又譬如,对“日落乌云接”这一预报降雨的农谚,他们经过多次实际观测,和老农一起研究,发现只有当太阳向地平线落下去,乌云同时由地平线发展起来,而且必须是“浓积云”或“积雨云”的情况下,当天夜里才会有阵雨。一九七一年夏末的一天,出现了标准的“日落乌云接”的现象,他们预报有阵雨,通知队里把晒在场里的莜麦堆起来,当天夜里果然下了阵雨。
有一年秋天,十义号大队党支部书记左辅官对陈家珑说,他们大队有五十亩榆次金皇后玉米,恐怕在初霜前成熟不了,请气象哨协助防霜。对于防霜,陈家珑还是头一次碰到,没有一点经验。小陈决心在实践中学,他一面深入群众了解历年来全公社霜冻发生的情况,一面去县气象站学习霜冻预报的技术和防霜的方法。为了确保这五十亩玉米成熟,他带上温度表,整夜蹲在地里进行观测,做出了准确的霜冻预报。经过三次点火防霜,使玉米延长了生长期,夺得了好收成。广大群众赞扬说:“咱这气象哨虽小,可真管用啊!”
一九七一年,陈家珑被邀请参加了山西省气象工作会议,学到了兄弟单位的不少先进经验。回去以后,他们又增加了云状、云量、能见度、地温观测等项目,加强了玉米播种期预报、农作物生长期预报,并定期整理气象资料。陈家珑在坚持工作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同时,还为大队培养了赤脚气象员。他们在老农的指导下,坚持常年观测,常年预报,更主动地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