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积极支持职工子女上山下乡——天津卷烟厂的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18
第4版()
专栏:

积极支持职工子女上山下乡
——天津卷烟厂的调查报告
中共天津卷烟厂委员会把支持职工子女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当作自己应尽的责任,积极配合城市街道和农村社、队,认真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个厂有两千八百多名职工,有上山下乡适龄子女一千一百四十四人。一九六八年以来,除因病或其它特殊原因外,已有百分之九十七上山下乡。这些青年通过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锻炼,有三十九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六十九名加入了共青团,有的被推选为基层干部,不少人还担任了社、队会计、教师和赤脚医生。职工送子务农 领导责任重大
在如何看待职工子女上山下乡的问题上,这个厂党委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认识过程。开始,他们认为上山下乡工作是学校和街道的事,与工厂企业无关。不久,他们发现少数职工由于受刘少奇一类骗子流毒的影响和旧习惯势力的束缚,对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上搞不通;也有的找借口,拉关系,扯孩子的后腿。事实教育了厂党委,使他们意识到: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是与工厂企业无关,而是自己应尽的责任;有些职工对子女上山下乡想不通,厂领导应该向他们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厂党委又回顾了解放以来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认识到工农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农业的每一个丰收,必然为工业增产创造有利条件。就拿自己厂来说,由于有了烟叶丰收,才促进了烟草生产的发展。做好上山下乡工作,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措施,也是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一个方面。
认识提高以后,厂党委就把这项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经常教育职工正确对待子女上山下乡。为了切实加强领导,厂党委责成一名常委、革委会副主任专管这项工作,并由专人组成了上山下乡工作组,各车间支部也设有不脱产委员具体负责,层层落实。近几年来,不论厂里的生产多忙,任务多重,也不管是在毕业生分配时,还是在平时,上山下乡工作从来没有减弱或中断过。在动员青年上山下乡时,厂党委主要领导成员作报告搞家访,并派专人陪送知识青年下乡,帮助农村把他们安置好。节假日期间,领导同志经常登门看望回津探亲的下乡青年,和他们谈心,了解进步情况,鼓励他们在农村作出更大贡献。厂里每年还派人到知识青年插队的地方去慰问,把工作做到每个职工子女的心坎上。
为了更好地落实毛主席关于“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的指示,厂的领导干部还特别注意以身作则。厂党委书记马西元已有两个孩子参军在外,他又把另外两个子女送到边疆务农。厂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任伯祥在大孩子外出工作以后,又把两个孩子送到农村。党委其他成员也积极把自己的适龄子女送到乡下去。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教育了广大职工,有力地促进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开展。提高职工觉悟 教子扎根农村
天津卷烟厂党委从几年来的实践中清楚地看到:知识青年下乡以后进步的快慢,与家长的思想状态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他们十分重视帮助职工从思想上肃清修正主义流毒,从路线上分清是非,不断提高对这场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认识。
厂党委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意义,表扬送子女务农的好人好事,介绍知识青年在农村大有作为的事迹,用先进典型教育干部,教育群众。他们还结合党的中心工作,针对社会上不同时期的思想动向,组织下乡知识青年家长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开展革命大批判,座谈体会,交流经验。在批修整风中,厂党委组织职工学习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联系各人的切身体会,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污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的反革命谬论,提高了广大职工的路线觉悟,坚定了教子女扎根农村的决心。老工人王桂珍在厂里参加批判会以后,回去又开了家庭批判会,并把批判内容写信告诉在边疆务农的孩子,教育他
“一定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扎根边疆干革命,千万不要上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当!”老工人王义勋不仅大力支持自己的孩子去农村,还积极向周围群众宣传上山下乡的意义。有的家长听说老王的孩子下乡初期,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流露出一些模糊认识。老王就给他们讲暂时困难与远大前程的关系,帮助这些家长提高了认识。不久,他又和这几位家长一起,写信鼓励孩子们学习贫下中农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落实党的政策 巩固下乡成果
认真执行党的有关政策,是做好动员和巩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保证。天津卷烟厂党委经常和街道、学校挂钩,了解全厂职工子女的毕业时间和成长情况,并登记造册,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把工厂所掌握的情况介绍给学校和街道,共同做好职工及其子女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毕业分配工作尽量做得合情合理。有个老工人,两个大孩子已经奔赴农村,两个小儿子初中毕业后还要不要送到农村去呢?她心里有些犹豫。厂党委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最小的儿子年龄小,家里也需要有个孩子照顾,就向主管上山下乡工作的部门建议,把这个孩子留下。这位老工人也主动把第三个孩子送到农村去了,还经常写信鼓励孩子们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从生活上关心好下乡知识青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关系到他们扎根农村的一个必要条件。这个厂党委在工作中发现,有的职工子女为了便于取得亲友的照顾,愿意回原籍或投亲靠友插队,他们就和主管上山下乡工作的部门一起,给这些青年联系落户的地方。几年来,他们先后帮助五十一名职工子女到原籍或亲友那里插队落户。对于职工家属有病需要下乡子女回来照料,或者下乡子女因病需要回城市治疗的,厂党委都及时和所在社队联系,主动找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医疗问题。对一些因子女上山下乡生活暂时有困难的职工,工厂也合理地给予经济补助。对“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厂党委同样给予热情关怀,鼓励他们好好接受再教育,努力改造世界观,争取更大的进步。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