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学习唯物辩证法 搞好铁路运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19
第2版()
专栏:

学习唯物辩证法 搞好铁路运输
中共天津铁路分局委员会中心学习组
两年来,我们响应毛主席关于“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号召,结合三大革命运动,认真学习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实践论》等光辉哲学著作,提高了马列主义水平,逐步认识到只有认识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
反复实践 加深认识
我们分局,地处京山、津浦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点,装车任务大,卸车任务比装车任务还要大。针对这个客观现实,我们在处理装车、卸车、排车(向邻局输送空车)三者的关系上,重点抓住卸车,重视排车。经过多年摸索,群众总结了一条经验,叫做“一卸、二排、三装”。就是说,在处理装、卸、排三者的关系上,必须首先把应卸的车卸空,有了空车,才能装车;在处理自己装车和保证邻局装车的关系上,要优先保证邻局,把应该供给邻局的空车及时排出去。这是一个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运输组织工作原则。
但是,由于装车是铁路运输的主要数量指标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又往往把重点放在抓装车上。例如,一九七一年接近年终时,我们看到货运任务有亏欠,就急于赶任务,总想多装点,放松了卸车。当时,明知这样做违背“一卸、二排、三装”的原则,但又认为这样见效快,可以尽早补上亏欠。这样做的结果,虽然自己分局的数量指标一时上去了,但影响了全局;而且时间一长,自己管辖内的重车多了,空车少了,自己的装车任务也上不去了,全局和局部都受到了影响。最后,我们不得不改从抓卸车入手,重新整顿运输秩序。
为什么对于已经有所认识的规律性的东西,在实践中又往往会被忘记甚至违背呢?这就说明我们原来的认识还是不稳固、不深刻的。毛主席教导我们: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特别是碰了钉子,有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以后,认识才能比较深刻。
认识提高以后,我们就比较自觉地把抓卸车作为运输组织工作的重点,作为考虑装车的前提条件之一。坚持以卸定装,以装促卸,全面安排;在卸车量突出增长的时候,有计划地控制装车;在处理装车与排车的矛盾时,坚持全局观点,努力保证排车。由于坚决贯彻了“一卸、二排、三装”的运输组织工作原则,在去年货运量比前年继续增大的情况下,运输组织工作仍然比较主动。
分析矛盾 取得自由
我们分局的运输工作,多年来存在着前松后赶的状况。有些同志逐渐把这种不正常的状况,看成一种“客观必然性”,认为一季度是运输的“淡季”,亏欠任务是“正常现象”;二季度补不上亏欠,年过半任务不过半,“从来如此”。
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促使我们考虑:一季度是“淡季”,年过半任务不过半的状况是不是可以改变呢?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的教导,我们的思想开始从旧框框中解放出来,认识到要想扭转前松后赶的状况,需要分析一下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认识矛盾,解决矛盾。
我们在分析一季度出现运输“淡季”的原因时,大家摆来摆去,感到主要有两个:一是一季度假日多,对货源影响大;二是一季度有些工厂企业处在制订、下达计划阶段,有的单位生产规模一时定不下来,货源相应减少。我们又对这两个原因与铁路运量下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做了分析。上述两个情况,是影响一季度运量下降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因为从根本上来讲,铁路的货运量取决于社会物资流转总量。在工农业生产蓬勃发展,运能满足不了运量要求的情况下,一部分企业休几天假,对铁路运量虽然会有影响,但不是不可弥补的。某些企业一季度计划一时确定不下来,造成铁路货源减少,对铁路运量的影响也只是一部分。除此之外,也还有相当一部分货源是稳定的,如开滦的煤,汉沽的盐;还有一部分货物,如灰、沙、石等,在运输紧张的时候,它们摆不到重点的位置上,如果把其中可以提前运输的组织提前装运,对铁路和使用单位都是有利的。
通过分析,我们认识到,一季度是不可改变的运输“淡季”的说法,是片面的,是在无所作为的思想束缚下,把旧常规误认为“客观必然性”。在客观条件允许的限度内,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淡季”可以变成不淡,前松后赶的局面就可以改变。
认识路线搞对了,革命的自觉性就提高了。去年在组织一季度运输中,我们放手发动群众,积极挖掘货源,大力组织提前运输,从而使过去认为的不利条件,有的被克服了,有的还变成了有利条件,出现了春节不减产反而增产,一季度均衡完成运输任务的新局面。
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变化
我们分局有不少领导成员和管运输的干部,在铁路工作多年,在搞运输上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那么,单凭老经验做工作行不行呢?过去,有的同志认为,做其他工作单凭“老经验”不行,干运输工作怎么也离不开装、卸、排,“老经验”还是能应付一阵子。但是,“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在不断发展的客观事物面前,自己的认识不随之发展,就不可能做好工作。
我们分局管辖的铁路线,是以天津站、北站、西站、南仓站组成的枢纽为中心,延展出去有三条线,东至山海关,南至德州,北至蓟县。过去,全分局的业务量,主要集中在天津枢纽和京山线上的唐山、古冶等大站和塘沽、秦皇岛两个港口。多年来,根据这个客观实际,我们在作业组织上,重点抓枢纽,保证枢纽畅通,以沟通三条线的运输;在安全上,重点抓大站和与运输直接有关的主要厂、段。过去的实践经验证明,这样做,抓住了重点,符合客观规律,有成效。但是,去年上半年,我们仍然这样做,效果却不象过去那么显著。在运输组织工作上,抓了枢纽,运输秩序仍然比较混乱;在安全上,抓了大站,小站却连续发生事故。
为什么多年行之有效的经验不那么管用了呢?列宁指出:“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他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不能把经验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要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发展自己的认识,总结新的经验。我们对运输秩序比较混乱和小站安全情况不好的原因进行调查了解,从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沿线的运输形势发生了变化,而我们的认识还停止在旧阶段,没有随之变化,主观脱离了客观。
以津浦线天津西站至德州一段的情况为例。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一带工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农田基本建设和五小工业规模逐年扩大,通过铁路运出运进的物资日益增加。许多小站,过去很少办理装卸,现在装卸车多了;过去很少有调车作业的,现在调车作业多了,而且复杂了。这样,通过天津枢纽和需要在天津枢纽解体、编组的车辆也随之增多。这一系列变化,要求我们在抓好枢纽的同时,抓好沿线;在抓好大站的同时,抓好小站。前一个时期,由于我们对这一变化了的形势缺乏认识,用老经验对待新事物,所以出现了运输秩序混乱,安全情况不好的问题。
认识提高了,改进工作的方向也就明确了。为了加速津浦线车辆的输送,将沿途摘挂列车由一对增加为两对;为了加速外运物资的装运,实行按日期、按方向装车并扩大了直达列车的比重。针对小站作业安全上出现的问题,召开了小站工作会议,制订了统一的安全作业制度。通过这一系列的组织工作和广大群众的努力,在沿线运量和枢纽作业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保证了全线的畅通,加速了物资运送,基本上适应了工农业发展的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