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抓紧路线教育 认真落实政策 调动群众为革命种好棉花的积极性 昌乐县合理调整棉花生产布局连年获得好收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21
第2版()
专栏:

抓紧路线教育 认真落实政策 调动群众为革命种好棉花的积极性
昌乐县合理调整棉花生产布局连年获得好收成
据新华社济南一九七三年一月二十日电 中共山东省昌乐县委和县革委会,近几年来,在不断开展路线教育,认真落实党的政策,调动群众为革命种好棉花的积极性的同时,按照合理布局,适当集中的原则,对各社、队种棉任务进行了合理调整,充分发挥棉花适当集中种植的优越性,使棉花不断增产。
昌乐县种植棉花已有二十三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在棉田布局上,经历了一个由分散到适当集中的过程。一九六五年以前,这里种的棉花,象“撒芝麻”一样,星星点点,撒遍全县的十四个公社、七百九十多个生产大队、一千多个生产队,而且大多种在沟头崖岭。从一九五○年到一九六四年,十五年中全县棉花平均亩产皮棉只有二十八斤。棉花产量长期低而不稳,原因很多,但重要的一条,就是棉田布局很不合理,种植过于分散。
一九六六年县委对全县各公社五万亩的棉花种植任务,做了第一次大的调整。他们把南部丘陵地带七个公社的种棉任务,集中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北部七个公社种植,安排南部七个公社种植花生和黄烟。这样一集中,当年棉花平均亩产皮棉就上升到五十六斤。但是,北部七个公社的三百八十个大队,原来就是粮、棉、烟、油一齐种,南七社的棉花种植任务集中到这几个公社以后,各种作物争肥、争地、争劳力的矛盾更突出了。每当夏收期间,收麦、栽烟、抢种、管棉,样样农活挤在一起,劳力紧张,常常顾此失彼。这时,又正是棉花治虫的关键时刻,管理不好,直接影响着棉花的生长。到了秋收季节,抢收、抢种、烤烟、收棉又挤在一起,互相牵扯,直接影响着棉花的后期管理和收成。这样种植了两年,全县棉花平均亩产虽比过去有所提高,但却停留在五十斤左右,仍然不能迅速增产。
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县委领导成员到城关公社管庄大队蹲点。这个大队一九六六年在领导的同意下,将一百八十亩黄烟种植计划换成一百八十亩棉田,加上原来已有的一百七十亩棉花生产任务,共植棉三百五十亩。他们在种好粮食的前提下,集中力量种好棉花这一种经济作物,结果这一年,棉花亩产皮棉就由一九六五年的五十三斤提高到八十三斤。一九六七年,县里在城关公社推广了管庄大队的经验,将全公社四十四个大队七千多亩的植棉任务,集中到二十四个大队种植,这些大队的植烟计划,则由非植棉大队种植,使棉烟分家。结果全公社这一年的棉花亩产量比其他六个烟棉混种的公社,每亩增产百分之六十左右,黄烟产量也比其他公社有了明显的增加。
认识来源于实践。管庄大队和城关公社的经验,使县领导进一步认识到,粮、棉、烟、油等作物合理布局,是提高各种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据此,县革委会从一九六八年开始,对北部七个公社的棉花种植又作了一次调整。他们本着有利于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和群众商量,因地制宜地作了安排:适于种棉的种棉,适于种烟的种烟,适于种油料作物的就种油料作物,一个生产大队,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集中种好一二种主要经济作物,种棉就不种烟,种烟就不种棉。经过这样逐年调整,原由北部七个公社三百八十个大队种植的棉花,集中到这些公社一百八十个大队种植,每个生产队种棉面积由十九亩增加到九十七亩,一般占生产队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至四十。一九七○年,全县棉花平均亩产皮棉就闯过了百斤关,一九七一年,亩产又上升到一百二十六斤,一九七二年,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亩产皮棉仍然达到九十斤,取得了较好的收成。
昌乐县几年的实践证明,棉花适当集中种植的好处是:
第一,有利于加强领导。过去分散种植时,一个生产队的棉田零零星星,生产上引不起重视,管理上“前紧中松后不管”,棉花很难创高产。现在,棉花种植适当集中,各级领导都把抓好棉花生产,当作一项支援国家建设,巩固集体经济,提高社员生活水平的大事来抓。从县到队层层建立了专业领导班子和专业队伍,这对保证棉花增产起了很好的作用。
第二,有利于实行科学种棉。棉花生产技术性强,棉田适当集中后,各大队都建立了干部、老农、技术人员三结合的科学种植试验队,摸棉花生产的规律,创棉花高产的经验。一队有经验,大家来学习,一队有教训,大家都借鉴。
第三,有利于以粮为纲,以棉促粮。棉田适当集中后,棉花产量提高了,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发展集体经济,既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又可以提高社员种好棉花的信心,做到粮棉互相促进。
第四,有利于解决各种作物争地、争肥料、争劳力的矛盾。一九七二年,这个县棉花种植面积比一九七一年增加一万亩。由于实行了烟棉分别适当集中种植,一个大队只种粮食、棉花,或只种粮食、黄烟,几种作物互争土地、肥料、劳力的矛盾就不那么尖锐了。
第五,有利于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商品棉。一九六四年,即全县种棉布局第一次调整以前,由于种植分散,国家收购的商品棉,只占这一年全县棉花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一,而一九七一年,由于棉花种植适当集中,这一年这个县为国家提供的商品棉,超过国家收购任务一百三十二万斤,占全县棉花总产量百分之九十七点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