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草原上的放映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22
第4版()
专栏:

草原上的放映员
晚霞映红了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杭锦旗哈劳柴磴公社柴磴放映队年轻的蒙古族放映员巴图和吉格米德,挥着鞭儿,催赶载着电影放映机、发电机的小架子车,穿过连绵起伏的沙丘,向草原深处走去。
夜幕降临的时候,放映员来到了偏远的牧业队——哈荣贵。放牧归来的牧民们,忙着帮助搬箱子,围着他们亲热地问寒问暖,让他俩喝碗茶休息休息。可是,两个放映员不顾旅途劳累,熟练地在牲畜棚圈上挂起了银幕。不一会儿,银幕上出现了李玉和、李奶奶和李铁梅的英雄形象,革命样板戏的曲调和蒙古语的解说声在草原夜空回荡。
影片《红灯记》放映结束后,一位老大娘对放映员说:“这电影真好!可惜还有一些牧民没有看上。”原来这些牧民正在七十里外的沙拉乌素为建设饲草饲料基地搞水利会战。为了让那里的牧民也能看上电影,第二天天刚亮,两个放映员又踏上了新的征途。
草原上的天气变幻无常,早晨还是蓝湛湛的晴空,一会儿就风起云涌,大雨倾盆。巴图和吉格米德用自己的外衣包住影片盒,在雨水和烂泥里艰难地走着,直到深夜才赶到水利工地,为当地的牧民放映了电影。
这里牧民们居住分散,交通十分不便。为了使每个牧民都能看上电影,巴图和吉格米德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一次,他们到一个小浩特(牧民定居地)去放映电影,一路上沟壑纵横,小车连翻了四次。后来他们索性背起放映机,步行几十里赶到目的地,为全浩特的七个人演了电影。老阿爸图布兴激动地说:“我活了七十多岁,第一次在家门口看上了电影,这全托共产党和毛主席的福啊!”老牧民的赞语,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增强了他们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在去年的抗灾保畜工作中,这个放映队随着畜群的转移,流动放映,那里有畜群点,那里就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一次,放映灯烧坏了,巴图顶着大风,两天跑了三百四十里路,买来新灯泡,第二天傍晚赶回了放映点,保证电影准时开演了。
一年来,这个放映队为广大牧民放映电影二百四十多场,建立放映点五十九处,银幕挂遍哈劳柴磴大草原,把党和毛主席的关怀送到了牧民的心坎上。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