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巧引地下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22
第4版()
专栏:

巧引地下水
湖南省湘西山区大部分地段是石灰岩层。由于地面水和地下水对岩石长期的化学溶蚀和机械冲刷,地下形成了许多纵横交错的溶洞,有的溶洞流水常年不绝,成为阴河。
为了开发利用这些阴河水,使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服务,自治州各族人民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自然溶洞深浅不一,阴河弯弯曲曲伸进山里。为了查勘水源,桑植县利福塔公社苦竹河大队贫农社员李道仲不顾个人安危,和十多个同志一起下到深达九十多米的溶洞里,划着小船,越过地层里的急流、深潭,经过七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查清阴河的来龙去脉,为制订施工方案提供了可靠资料。古丈县断龙山公社茶叶坡生产队,为了从悬崖绝壁上引出一股地下水,资金有困难,他们就白天在工地上施工,晚上搞副业生产,全队从集体副业中积累资金两千多元,终于凿通了一条二千一百米长的引水渠道。
自然溶洞结构复杂,给施工造成许多困难。各族人民群众发挥了智慧,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巧引地下水。有的地下阴河岔道隙缝少,他们就在阴河里堵坝,迫使阴河水沿着天坑往上冒;有的水位高,他们就打隧洞,开渠道,引出阴河水;有的水位低,就安装水轮泵,把水提出地面。龙山县猛西公社列坝大队的贫下中农,在引取一个名叫“天锅塘”的地下水时,在坑底砌了一道切断阴河的大坝,把水引出天坑。但是,有一道高二十一米的山梁挡住了水的去路。大队干部、社员开了一个“诸葛亮会”,集中大家的智慧,利用天坑里水源高、坑里无漏眼的特点,用石块、水泥严严封住洞口,再傍山向上修砌一根涵管,涵管下部直通坑里,使阴河水从涵管里冒了出来,绕过山梁,流进了山坡上的梯田。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几年来修建工程一千一百多处,巧引地下水,浇灌了十二万多亩稻田。
(据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