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林海雪原战士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22
第4版()
专栏: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

林海雪原战士家
长白山区一个海拔一千七百多米的山顶上,一幢小木屋披霜浴雪,俯瞰万顷林涛。整齐的栅栏围着干净的院落,“身在高山顶眼观全球”、“一心为人民艰苦奋斗”几个大字,在院门两旁显得格外醒目。这就是被称为“林海雪原战士家”的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通信兵某部线路维护小组。这个小组只有五名战士,长年驻守在这人烟稀少的山岭上,精心维护着跨越这里的一段通信线路,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环绕小组驻地的群山,曾经是革命前辈英勇斗争的战场。每当新战士来到小组,都要由老同志带到这些地方,学习革命前辈的斗争精神。战士们豪迈地说:“我们要发扬革命传统,坚决在林海雪原深深扎下根子,为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长白山上每年有五、六个月被冰雪覆盖,给线路维护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保证线路畅通无阻,战士们人人苦练滑雪本领。新战士朱玉坤第一次穿上两米长的滑雪板,没滑出几尺就滚成了“雪人”。他满不在乎,每天清晨星星还闪着亮,就踏上滑雪板,撑起雪杖,开始了练习。经过连续苦练,现在这个小组的战士,个个都练成了“雪上飞”。
山区的自然条件,对通信线路威胁很大。夏季大雨滂沱,有时线杆被雷电劈裂;冬天零下四十度的严寒,有时把电线冻断;初春和秋末由于雨雪交加,时常形成冰凌,有时大树承受不住冰凌的重压,翻倒下来砸坏线路。为了保证线路畅通,越是恶劣的天气,他们越要外出巡线。一天下午,小组只有两个同志在家,突然线路发生故障。共产党员、班长刘清友让战友留下值班,自己不顾上午外出巡线的疲劳,迅速背起枪和工具,蹬上滑雪板出发了。大风卷着雪片在空中直打转,积雪又厚又松,雪板滑不动了,他就在雪地里走。当来到一个大风口时,“勒脖子风”呜呜地刮得他直打趔趄。大雪埋没了道路,他脱下雪板,伏在地上仔细寻找路标,认准方向后,侧着身子冲出了风口。穿过峡峪,前面是一个大陡坡,他连爬两次都滑了下来,累得呼呼地喘气,额上滴下的汗珠在帽子上结成了冰。他就抠一个雪窝往上登一步,登上一步再抠一个雪窝,终于登了上去。坡的另一面是断崖。平时通过这里,要拉着绳子往下溜,这时,拴在这里的绳索已经被雪埋住,一时无法找到。为了争取时间,迅速修好线路,他用手电照了照崖下,发现积雪很厚,便抱住枪和工具袋,纵身一跃而下,很快赶到故障点,排除了故障。当刘清友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连续战斗回到小组时,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了。他的棉衣成了“冰甲”,鞋袜也和脚冻在一块,可是他却跟往常巡线归来一样,充满了完成任务的喜悦。在这个小组,这种精神又何止体现在班长一个人身上!为了把线路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限度,战士们主动增加巡线次数。每当风天、雨天和雪天,他们更是过细地检查线杆和线条,随时消灭故障的苗头。每年春秋两季,他们都要对线路进行全面整修,几百根线杆一根根加固,几千个磁瓶一个个擦干净,还挥动利斧、镰刀,砍断可能威胁线路的“险树”,割去阻碍巡线的杂草。每逢节日,他们都要派人住到线路的重点地段,就地值班,进行维护。
这里地处高寒,每年只有三个多月的无霜期。吃菜是小组一个很大的难题。战士们决心在冰山雪岭上种出新鲜蔬菜。五月,山下春意正浓,山上仍是银光闪闪,冰花灿灿。他们铲除厚厚的积雪,一锹一镐地挖出树根,一块一块地搬走乱石,在怪石嶙峋的山坡上开出了十几块菜地。为了躲过春寒育好苗,他们腾出盆盆碗碗,在屋里浸种发芽;又糊了几百个纸筒,装上细土,撒上刚扭嘴的菜种进行育苗;等小苗破了土,再把一个个纸筒移到地里。战士们用艰苦奋斗的精神,使这里长出了各种新鲜蔬菜。去年,小组收获的白菜、萝卜、土豆、角瓜等达二千多斤。
艰苦奋斗的生活,使战士们磨练得更加坚强,战友之间的无产阶级情谊越来越深厚。
新华社通讯员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