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在新的起点上大步前进——记安徽省临泉县战胜严重自然灾害夺得棉花大面积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23
第1版()
专栏:

在新的起点上大步前进
——记安徽省临泉县战胜严重自然灾害夺得棉花大面积丰收
中共安徽省临泉县委和临泉县革委会,不断总结棉花生产的经验,带领全县人民反骄破满,继续前进,一九七二年战胜了旱、涝、风、雹、虫等多种自然灾害,又夺得了棉花丰收。全县棉花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比一九七一年都有大幅度增长,向国家出售皮棉十二万担,超额百分之六十完成国家收购任务,为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新贡献。
反骄破满 继续前进
临泉县地处淮北平原西部,易涝易旱,土质贫瘠。过去,棉花种植面积小,产量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全县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棉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节节上升。一九七○年,全县十万八千亩棉花平均亩产量由一九六九年的六十一斤提高到一百零二斤,一跃跨入了全国棉花生产的先进行列。一九七一年,棉田面积虽然扩大了,总产量增加了,但亩产量却下降到七十五斤。
增产的经验,减产的教训,触动了县委领导成员。去年春天,县委和县革委会紧紧抓住前两年棉花生产的“一上一下”,发动全县干部和群众结合批修整风,揭矛盾,查原因,找教训:一九七○年,全县棉花亩产过百斤后,县委领导在总结经验时,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忽视了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新的矛盾,结果对怎样夺取棉花的更大丰收,没有认真从思想上进行动员和采取有力的措施。一九七一年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又遇上大旱和出现红蜘蛛等灾害,县委的领导工作就比较被动,全县棉花受灾减产。
接受这一教训,县委召开了全县三级干部会议,带头反骄破满,并在会上宣扬了老集公社谦虚谨慎,苦干实干,一九七一年在棉田面积扩大的情况下,亩产皮棉过百斤的经验;张集公社依靠群众战胜严重灾害夺得棉花丰收的经验;以及后常湾二队和于楼大队正确处理粮棉关系,夺得粮棉双丰收的经验。各社、队领导成员在会上破骄傲自满思想,对照先进找差距,鼓干劲,决心在新的起点上大步前进。会后,全县很快出现了学习先进单位、誓夺棉花高产的热气腾腾的景象。
充分发动群众 坚决战胜灾害
一九七二年,临泉县先后发生风、雹、旱、涝、虫等多种自然灾害,使棉花生产受到很大威胁。临泉县委和各级党组织充分发动群众,以“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同各种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去年四月,棉花播种刚结束,就遇到大风、暴雨、寒流的侵袭,造成土地板结,影响棉苗出土。县委领导成员立即深入社、队,带领干部和群众总结以往的经验,采取中耕松土、提高地温、扒掉板壳等办法,保证了全苗。
六月中旬,棉花进入现蕾阶段。宋集、张集等八个公社的三万八千多亩棉花受到严重的风、雹灾害,大部分棉株断头掉叶。县委领导成员深入受灾社、队,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发动群众总结推广抗灾经验。受灾社、队的干部、社员发扬大寨精神,争分夺秒,团结战斗,把倒在地上的棉苗一棵棵地扶起来,把棉株上的泥浆一棵棵地洗掉,把缺棵断垄的一棵棵补起来,并采取松土、中耕、追肥、浇水等措施,加强田间管理,终于使受灾的棉株恢复了生机。
在棉花开花现铃的关键时刻,临泉县又遇到一场几十年少见的暴雨,降雨量达三百毫米,一夜间沟满河平,全县有五万亩棉田受淹。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全县人民斗志昂扬,表现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坚强意志。县委领导成员带领一千二百多名县、社干部冒雨涉水,深入抗洪抢险第一线,和广大群众一道,挖沟排水,打埂筑坝,日夜奋战,很快排除了大部分棉田的积水。有少数棉田由于积水过多,棉株枯黄瘦小,蕾铃脱落。这时,县委又召开公社党委书记会议,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的教导,全面分析当前的困难条件和有利因素,鼓舞了大家的斗志。在排涝保棉的关键时刻,县里又向受灾社、队供应了四百吨化肥,给五万亩受灾的棉花每亩重施二十斤花铃肥和盖顶肥。受灾最重的谭棚、杨桥、邢塘、周桥、城郊五个公社,由于及时加强了棉花的秋前管理,都实现了秋桃盖顶,亩产皮棉仍然达到百斤。
抓点带面 均衡增产
临泉县以生产粮食为主,棉田比较分散,全县二十五个公社三百多个大队的六千多个生产队,队队种棉花,土质、水利、技术等条件各有差异。在棉田分散和面积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全县棉花的均衡增产,一九七二年县委一面继续抓好先进典型,一面狠抓面上三分之一,按照土质、水利等条件和生产特点,分片抓点,分类指导。同时,县委还抽调四百五十一名干部深入到七十个大队蹲点调查,总结经验,使点上的经验更快地在面上开花结果。
去年,临泉县委和县革委会在领导棉花生产过程中,从整地、播种、全苗、中耕、追肥、整枝打杈、防治病虫害,一直到分级采摘,都采取分片抓点,一点带多点,多点带全面的方法,交流先进经验,推广先进技术,全县出现了先进的更先进、后进的赶上来的生动局面,从而推动了全县棉花生产的均衡发展。全县二十五个公社有二十一个亩产皮棉过了百斤,其余四个皮棉亩产量也都在九十斤左右。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