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杂木新村的带头人——记吉林双阳县四家公社杂木九队队长王青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23
第2版()
专栏:

杂木新村的带头人
——记吉林双阳县四家公社杂木九队队长王青山
在吉林省双阳县东北部的饮马河畔,传颂着四家公社杂木大队第九生产队队长王青山,带领群众苦战两年,改变落后面貌的事迹。
杂木九队百分之九十的耕地在山上,都是红、黄、白色的“三砂土”,粮食产量一直很低。
一九六九年底,群众推选王青山当了生产队长。
一九七○年,王青山参加了县委召开的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回到队里,他找干部谈心,到社员家里走访。老贫农何允生对他说:“沙土变黑土,一亩顶两亩,不改良土壤就摘不掉低产帽子。”王青山说:“对!真想到一块了,咱队的低产面貌没改变,就是‘八字宪法’还没有一个字一个字地落实呀!”于是,他召开了社员大会,制订了改造三沙土的规划。
一场改土造田的战斗打响了!数九隆冬,滴水成冰,改造南山西大坡要到一里以外的饮马河套破冰取土,任务十分艰巨。在战斗中,王青山抡大镐,挑大筐,吃苦在前。在他的带动下,男女老少披星戴月,冒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挑土垫地。经过一个冬天的艰苦奋战,把西大坡一百二十亩红沙土全铺上了一层河淤土。秋天庄稼长得分外好,获得了平均亩产四百多斤的好收成。
初战告捷,王青山又提出在北山建造梯田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群众的支持。
建梯田要在半山腰上平坡垒堰,挑土造田。附近没有石头,王青山就带领群众扛着铁钎、榔头到狗脖山后面去开采。石头采出来了,可是山坡的坡度有四十多度,不能行车装运。王青山为这事睡不着觉,他想:困难再大,也要想法克服。于是,王青山和社员一起,冒着严寒拉爬犁运石头。一连干了三个多月,终于把石头和河淤土都运上山,建成了十亩水平梯田。
王青山为革命争分夺秒。不久,他又带着二十多名社员来到南山坡下破土打井。冻土刚揭开,就碰上了坚硬的铁板石沙层,大镐下去,只能刨下鸡蛋大那么一块。为了加快打井进度,王青山提出用“打眼放炮”的办法,他亲自点炮。一天,青山点完炮,从三丈多深的井底下爬上来,呆了半天炮也没响。青山断定这是个“哑炮”,必须尽快排掉,不然水越冒越多,打井就要窝工。他抓住绳子溜下井去,重新点着了导火线,沉着地蹬上梯子爬上井口,刚一离开,井下“轰”的一声响了,泥沙碎石喷出井口。就这样,他多次冒着危险排除哑炮。经过四十多天的紧张劳动,他们终于打成了一眼四丈多深的水井。
一九七二年初,王青山建议把饮马河水引上高山,把北山下两垧冷浆旱田改为水田,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一个开山劈岭、引水上山的战役又打响了!北山被拦腰挖了一条五百米长的渠道,建起了一个小型抽水站,把河水引上了山。两垧冷浆地变成了梯田式水田。去年全队粮食产量达到二十五万五千多斤,平均亩产四百一十二斤,超过了历年最高水平。
现在,人们来到杂木九队,登上蘑菇顶山,举目眺望,根本想不到去年这里曾遇上五十年未有的旱灾。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壮观的图画:城子山前层层梯田连成片,青松快杨满山坡;饮马河畔挖掘的河泥积成堆,场院上庄稼垛连垛。九队的干部和群众,正用一双双铁手,继续建设着壮丽的社会主义新山村。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