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一心为集体的饲养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23
第4版()
专栏:

一心为集体的饲养员
山西省襄垣县九庄公社冀家岭大队贫农社员、共产党员李茂林,被人们称为
“全心全意为集体的饲养员”。他从一九六七年开始担任大队养兔场的饲养员,后来又兼养大牲畜。几年来,他和老伴一道出色地完成八匹大牲畜和近百只家兔的饲养任务,并且自己动手打土窑,盖房子,建牲畜棚舍,种饲料,打草积肥,千方百计为集体增加财富,节约开支。他说:“为集体的事,我没有干够的时候。”
一九六七年春天,冀家岭大队养兔场的兔子接连生病,原来的饲养员产生了畏难情绪。这时,李茂林上前接过了这个担子。为了养好兔子,他在饲养场里打了一孔小土窑,和老伴一起从自己宽敞的大窑洞,搬到这里安了家。不久,大队又要办养马场,他找到党支部,要求马场兔场一起办,两个担子他一肩挑。党支部觉得兔场一没圈,二没槽,又只有李茂林夫妻两人,兼养马有困难。李茂林把袖子一卷说:“咱有两只手,啥也办得成。”他接受任务后,高高兴兴跑回兔场,叫来老伴,拿起镢头挑起筐,沿着场边的崖头打起一孔大窑作马圈。大队怕他们夫妻俩养牲口又打窑建圈太累,请来两位打窑师傅。李茂林一看,天天要给师傅开工钱,就坚决要求自己干。夫妻俩脱坯,安槽,备草料,没几天就把能养十一头大牲畜的圈准备妥贴了。头一次接来的牲口中,有一头双眼瞎的老驴,瘦得皮包骨,走路打摇晃。有人说:“这回养兔场要开屠宰场哩!”可是李茂林说:“别看它现在这个样,只要咱不怕困难,一定能养壮它,还要让它为集体下驹哩。”李茂林喂养那头老驴特别尽心,把草切得细细的,料煮熟碾碎,细心拌好了再喂。一次夜间,李茂林查看牲口,只听得拴瘦驴的那孔窑沙沙落土,打灯一看,只见窑顶一块大土块正往下落。李茂林一个箭步冲进窑洞,牵着驴就往外走,刚刚走出窑门,那土块“轰隆”一声落地,老驴脱险了,李茂林却被受惊的牲畜踩伤了脚。他救出了集体的牲口,高兴得忘了自己的脚疼。在他精心喂养下,牲口个个膘肥体壮,那头瞎老驴后来果然下了驹。
李茂林夫妻俩为养牲口,天天打草,担水,喂料,清圈积肥,已经够忙的了。可是为了节省集体开支,他俩脱坯三万多块,自己垒了一百七十丈长的院墙。又上山割荆条编筐篓,又在场边开了十一亩荒地种苜蓿、粮食。队里有几户社员想养猪缺少小猪,他俩又在场里为集体喂几头母猪,下了仔猪支持社员养猪。
李茂林一心为集体,不光饲养场以内的事他积极干好,场外的事他也主动去做。一次,他打草归来,发现地上撒了一溜煤灰,他顺着道儿一直追到大队煤场,才发现是胶轮大车的围头破了。这以后,他打草时就加割荆条,给大队编了四十二个大车围头。前几年,有的生产队不种扫帚苗,要花钱去买扫帚。他便在马场周围种了四百多株扫帚苗。秋天,他收好扎好,把扫帚送到生产队去。
李茂林全心全意为集体,受到社员群众的爱戴,受到领导的表扬。去年四月的一天,县委几位负责同志也专程到冀家岭来看望他。李茂林十分激动,不禁回想起自己苦难的童年。他出生在河北省武安县一个贫农家庭,六岁时父亲被日本侵略者杀害,他孤苦伶仃,挣扎在死亡线上,逃难来到山西。解放后,他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母亲、哥哥、弟弟、妹妹,有了温暖幸福的家庭。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想着这一切,决心把自己的全部力量都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