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中共武威县委在批修整风中认真总结历史经验 切实改进领导作风 推动农业学大寨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24
第1版()
专栏:

中共武威县委在批修整风中认真总结历史经验
切实改进领导作风 推动农业学大寨运动
据新华社兰州一九七三年一月二十三日电 中共甘肃省武威县委在批修整风中,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切实改进领导作风,自觉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推动了农业学大寨运动深入发展。一九七二年,这个县战胜春寒、秋旱和霜冻等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获得了丰收。全年粮食作物平均亩产量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六,达到了《纲要》,总产量比上一年提高百分之二十九,净增一亿斤,亩产量和总产量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林、牧、副各业也有较大发展。
武威县在甘肃河西走廊东部,全县一百五十一万亩耕地中有水浇地一百三十一万亩,山旱地二十万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这个县是全国农业机械化试点县之一,国家给了拖拉机一百多台,农业水利建设投资两千多万元,可是粮食产量一直很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六年的八年中,每年粮食亩产量只有二百来斤,总产量在两亿斤左右徘徊。文化大革命中,全县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粮食总产量上升到三亿斤以上,但步子还是迈得不大。人们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武威县一马平川,自然条件好,拖拉机又多,为什么农业生产发展慢?”在批修整风中,武威县委领导成员带着这个问题,认真攻读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并且结合学习,认真总结全县解放以来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深刻地认识到,武威的农业生产发展缓慢,根本的问题是个执行什么路线,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近两年来,武威县委在领导农业生产中,时刻把历史经验作为鉴戒,狠抓批修整风,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自觉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在批修整风中,县委发动群众深入批判修正主义的种种谬论,准确地划清两条路线的界限,又遵照毛主席关于“整风就是全党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对于县委自身在思想和作风方面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勇于自我批评,注意及时改正。一九七○年,武威县农业生产获得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了三亿六千九百多万斤,第一次摘掉了吃回销粮的帽子。可是,一九七一年,全县遭到了历史上五十年来未有过的旱灾,河水流量比正常年景减少百分之四十一,粮食减产两千万斤。在这种情况下,县委领导班子不是单纯强调自然灾害这个客观原因,而是以力争上游的精神,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主动寻找县委领导工作中的缺点和问题。他们和邻近打井抗旱的民勤县进行对比。民勤县委以批修整风为纲,开展路线教育,从本县缺雨少水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动群众大挖地下水,坚决同干旱作斗争,在大旱之年夺得了农业丰收。而武威县只靠河水灌溉农田,等天下雨,屈服于大自然的压力,这说明县委领导成员中有唯心精神,作风不深入,未能充分依靠群众同自然灾害作斗争。认识统一以后,县委主要领导成员代表县委,分别向全县社队干部进行检查,广泛听取群众的批评。武威县委这种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对社队干部震动很大。他们说:粮食减了产,县委没有批评我们,还走下来向我们做检查,我们一定要兢兢业业搞好工作。
从这以后,武威县委更加认真地改进领导作风。他们除留一两名常委在机关主持日常工作外,其他常委都深入下去,进行调查研究。县委主要领导成员分片蹲点,及时解决问题,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先进经验。县委发动全县人民大搞农田水利建设。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一九七二年有力地抵御了自然灾害,全县五十四个公社中,有三十二个公社粮食亩产上了《纲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