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日本人民的友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24
第5版()
专栏:东京通讯

日本人民的友谊
“友好的桥梁”
日中邦交恢复以后,在日本人民中间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
潮。许多人自动组织起来学习汉语。去年十一月,山形县本庄市
三十七名学生组成了一个汉语学习会,他们借用市政府的公民会馆,举办汉语讲座。这些学生的行动得到了当地市教育委员会的支持。日本和光大学的高中部增设了汉语科目以后,其他学校也相继仿效。专门讲授汉语的东京日中学院,有几百名学员,因为只有四个教室,只好每天分几班轮流上课。神奈川县先后成立了八个汉语讲习所,但还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朝日广播电台特地编制了一套“实用汉语讲座”的录音带,广泛发售,在广告上写着:“语言是友好的桥梁”。
《讲谈红灯记》
日本进步讲谈师大谷竹山一月十八日表演了他的新作品《讲谈红灯记》。日本的讲谈同中国的说书相类似,是日本群众喜爱的传统文艺形式。大谷在根据中国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编写《讲谈红灯记》的过程中,尽量忠实于原作的情节,着重描写李玉和、李奶奶和铁梅的光辉形象。
大谷竹山在表演前对听众说:“在日中邦交恢复后编演《讲谈红灯记》,是为了让日本听众了解中国人民一贯将日本帝国主义同日本人民区别开来的立场,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救国战争中所付出的代价。这样可以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在演出中,场内座无虚席。表演一结束,全场观众一齐热烈鼓掌。
“中国的奇迹”
我国长沙市郊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消息,引起日本舆论界、历史学和美术史学界等的极大重视。日本各报都在显著位置以较大篇幅报道了这一消息,使用的大字标题是:“两千一百年前的历史展现在眼前”,“中国的奇迹!栩栩如生”,“精巧、灿烂、古代中国”,“保存得如此完整,令人惊讶!”一些画报、报纸、杂志刊登了多幅彩色照片。《朝日周刊》杂志还特地为这件事出版了专刊。
许多日本学者就这座汉墓出土发表谈话,强调指出日本和中国的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东京大学的一位教授说,中国战国时代的楚国(包括现在的湖南省)文化同日本文化有很密切的关系。一位作家指出,在长沙的楚墓中曾经发现了一个镇墓兽,样子象一只伸出了长舌头的鹿,而在日本九州的竹原古墓中也发现了一个伸出舌头的怪物像,这反映了两国古代文化的共同之处。
喜爱中国工艺品
最近,中国的工艺美术品在日本市场上的销售量急剧增加。无论是陶瓷、牙雕、木雕,还是挂轴、羽毛画等,都被各界人士争相购买。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在日本,中国的陶瓷器直到两三年前,还只有美术爱好者在悄悄地收集。但是,自从去年掀起恢复日中邦交的热潮时起,情况忽然大变。”“可以说,目前已从有限的美术爱好者的收集时期进入了一个大家都要购买的时代。”
从去年九、十月份以来,日本的一些大百货商店纷纷举办“中国物产展览”。日本报纸说,这“反映了‘对中国的热潮’”。一些日本商人正在计划开设专门出售中国货或部分出售中国货的公司。有的准备在出售中国货的公司内附设中国饭馆。
“熊猫热”
日本人民对中国的热情还表现在日本报刊所说的“熊猫热”上。
中国人民的礼物——两只大熊猫在日本深受喜爱。每天约有三十万人前往东京上野动物园参观。
在冲绳岛北面的与论岛上的一些居民,从北京电台的日语广播中知道中国熊猫除了竹子以外还爱吃甘蔗。这个岛上正开始收割甘蔗,人们特意精选了五百公斤甘蔗,用船运到上野动物园,作为送给两只大熊猫兰兰和康康的新年礼物。一月十日早晨,兰兰和康康各吃了一公斤从与论岛送来的甘蔗。
成千上万到上野动物园观看熊猫的群众,还涌进动物园附近的商店里争购各式各样的熊猫玩具。东京各百货商店出售多达一百种的熊猫玩具,其中大部分是布制的,也有一些会打小鼓的,有些会发出叫声。东京一家玩具制造厂安排了日夜三班生产熊猫玩具,每月产量大约十万个。
·新华社·(附图片)
这是日本各界人民在东京都上野动物园踊跃观看大熊猫。
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