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沙滩绿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25
第2版()
专栏:

沙滩绿洲
金沙滩地处雁门关外的塞上高原。乘同蒲路列车,从大同南行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金沙滩车站。巍峨的两狼山屹立西北,蜿蜒起伏的黄花梁横卧东南,中间百里金沙滩上,有四十多条林带,纵横交错,编织成九十多个网格,保护着十几万亩良田。微风吹来,田野的庄稼泛起碧波,万紫千红的果园放出清香。拖拉机、抽水机的轰鸣从林间传来,社员们劳动的歌声从树丛飘起。社员的新居,远远望去,露出白墙红瓦,林木掩映,景色如画。好一派社会主义新天地。看到这一切,人们很难相信,这就是当年黄沙漫漫、刀枪铮铮的古战场。
解放前的金沙滩是一个荒凉的地方。春天,大风遮天盖日,流沙毁地埋房。立夏时,人们才出去找地下种。就是正常年景,也是春播一顷,秋收十亩,亩产只有二三十斤。加上“三座大山”的压榨,人们过着“早上菜、晌午糠,不粘碗的糊糊照月亮”的穷困生活。当时这里流传着一首歌谣:“登上黄花梁,两眼泪汪汪,生离死别走口外(内蒙古),天涯海角不思乡!”
解放后,金沙滩人民翻了身,分了土地,政治、经济地位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可是,由于风沙危害,粮食产量仍然很低。为了改变这种落后面貌,人们曾经和大自然作过斗争:植树造林,改变自然面貌。但小农经济,干不成社会主义大事业。一村一户地干,树不成林,林不成网,仍然抵御不住风沙的袭击。
毛主席指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经过互助组、合作化、人民公社化,金沙滩人民的千年愿望终于实现了。金沙滩公社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指示,制定了“先造速生林,后造针叶林,周围四边造经济林”的绿化规划。开初有的人对在茫茫沙滩上植树造林缺乏信心。公社党委成员深入到各大队,给干部、群众讲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道理,讲未来的光明远景。广大群众提高认识以后,决心“鼓足干劲闹革命,誓叫沙滩变绿洲”。在公社党委的统一指挥下,全公社各个村,组成一个个植树造林突击队,云集沙滩,摆开了战场,苦战一个春季,造林一万多亩。
金沙滩风大沙多,十年九旱。夏天水土严重流失,雨过地皮干;冬天风大,雪过黄土露。由于树苗缺水,这一年植的树,成活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但是,金沙滩的干部和群众并没有为困难所吓倒。公社党委成员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终于摸出了在沙滩上造林的规律。他们在盐碱地插柳条,在黄土风沙地植杨树,在山地、坡、梁栽松柏。同时运用“鱼鳞坑”植树法,冬天积雪,夏天积水。这样做,大大提高了树苗成活率。经过十多年的战斗,营造防风林、护田林、用材林达十三万亩,还栽培了杏、桃、葡萄、苹果等十多种果木树。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一步调动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植树造林的教导,把大路两旁、荒山荒地、河旁路旁、房前院后逐步绿化起来。
现在,金沙滩的树木已经开始采伐,支援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更可喜的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经过三大革命运动的锻炼,造就了一批干社会主义的人材。田庄大队的党支部书记苏秀珍,今年二十三岁。在开始植树造林时,她还是个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整天东奔西跑,运树秧、提水、送饭、搞宣传。嘴被风吹裂了,打上了血痂,但她不叫苦、不叫累,咬住牙关干到底。经过十来年生产斗争的风浪,阶级斗争的世面,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自从她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一班人”,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使田庄大队起了很大的变化。甘沟大队党支部书记杨佑,在当年绿化金沙滩时,担任大队团支部书记。他带领共青团员们曾经创造了每人每天挖树坑三百五十多个的最高纪录。公社党委曾授予他“模范团支部书记”的光荣称号。现在他虽然身体不大好,但在三大革命运动中一直冲在前,贫下中农夸他是无产阶级的好后代。
林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过去金沙滩由于植树少,气候变化无常,每逢夏天,非风即雹。现在由于大面积的植树造林,调节了气候,防止了水土流失,有利于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全公社平均每人有一亩半水浇地。加上无霜期延长,使过去只能种糜黍、豆类的地,现在能种玉米、高粱等高产作物,亩产八百斤以上。去年这里虽然遇到严重的旱灾,七个月没有下雨,但粮食产量仍比一九七一年有所增长。集体经济日益巩固,社员生活不断提高。
金沙滩变了,人们豪迈地唱出了新的歌谣:雁门关外庄稼人,改天换地志气大;十年绿化金沙滩,林网驯服风和沙;五谷翻起千重浪,遍地盛开桃杏花;说与江南人不信,故人重游不认家。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