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不愧是解放军大学校培养出来的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25
第3版()
专栏:

“不愧是解放军大学校培养出来的人”
人民解放军济南部队装甲兵某部党委不久前号召服役期满的老战士,学习庞永顺等退伍军人回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革命精神和模范事迹。庞永顺等退伍军人原来是这个部队六连的战士。三年前服役期满时,他们听从党的安排,高高兴兴地复员返乡。回村后,他们继续保持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好传统、好作风,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群众赞扬他们“不愧是解放军大学校培养出来的人”。
勇于战天斗地的战士
三年前,庞永顺一回到阔别四年的家乡——山东巨野县于庄生产队,就被那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的景象所鼓舞。乡亲们告诉他,这几年学大寨,广大社员战天斗地,打机井,修台田,开渠引水,收成一年好似一年,可就是村东头几十亩“老碱窝”还没治理好。当天,他跑到碱地里转了老半天,暗暗下定了和社员群众一起改造盐碱地的决心。
为了治理“老碱窝”,庞永顺走村串户向贫下中农请教。老贫农告诉他,引水洗碱咱这里缺水,只能想别的办法把碱压下去。听了老贫农的介绍,他又来到地边察看碱情,看到那里一个大土丘上并没有碱。他想起在部队农场捞湖泥、垫洼地的情形,心里琢磨:可不可以用土丘上的土压碱呢?回到村里,他向生产队提出了这个设想,大家认为这个办法可以试试。
治理“老碱窝”开始了。社员群众干劲冲天,庞永顺更是上工跑在前,收工走在后。劳动间隙还积极进行宣传鼓动,组织社员群众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和“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教导,讲大寨社员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讲他们部队把低洼地变成米粮仓的事迹。社员们说:大寨社员能削平七沟八梁,解放军能垫涝洼地,咱凭一锹一镐,也要把碱压下去。三九隆冬,天寒地冻。社员们在大土丘上动工挖土,庞永顺干在最前面。他穿件单衣抡大镐,一镐刨下去,冻土上只留下一个小白点。他手上震得裂了一道道血口,社员们都劝他休息,他却乐呵呵地坚持说:“这点小口子不碍事。”为了更快地搬掉土丘,大伙提出了打洞作业的方案。这种方法掏土快,但有塌方的危险,庞永顺带头去干。一次,他正和几个社员在洞内挖土,忽然冻土裂缝,他把大伙推出洞外,自己却被砸伤了腿。大家赶紧把他抬出来,送往医院治疗。他伤刚好些,就一瘸一拐地走上了工地。社员们见他来了,都劝他回去休养。他说:“碱地没压完,俺怎么躺得住!”拿起镐头就干了起来。就这样,他和社员们苦战了一个冬春,在十多亩碱地上压了尺把厚的土。第二年,这块地上的产量比原来增产了两倍。这一来,群众搬丘压碱的劲头更大了,他们连续奋战,又压完了二十多亩。
几年来,庞永顺和社员们不仅治理了“老碱窝”,还开沟种棉,挖河造闸,打机井。如今的于庄比前几年又有了新的变化。庞永顺也在广阔天地里锻炼得更坚强,被大家选为大队革委会委员,民兵连副连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生产队的“好管家”
舒龙勋在部队时艰苦朴素,是连里勤俭节约的标兵。回到农村,他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他被社员群众推选为生产队的副队长以后,更是精打细算,勤俭办队,成为生产队的“好管家”。
平时,舒龙勋对队里的农具注意妥善保管,防止日晒雨淋。工具坏了,他就主动修理。队里需要开支,他总是算来算去,尽量把钱用在刀刃上。贫下中农说:舒龙勋管家管得严,不该花钱的地方,一分钱他也不花。有一次,队里柴油机的传动带断了。舒龙勋知道后,来到柴油机旁,把那根传动带翻来复去看了好几遍,发现这条带子断了的一截乏了,其他地方却还可以用。他就利用休息时间,找来铁丝、锥子,把传动带接好了。
随着生产的发展,集体的家底越来越厚实。舒龙勋还是富日子当穷日子过,经常教育社员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这个队有些薄地,产量老是很低,有人提出,要想使这些薄地增产,必须多施化肥。舒龙勋心想:咱学大寨应该自力更生创高产,光靠化肥,那有那么多钱。社员大会上,他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家觉得讲得在理,受到了教育,原来主张多买化肥的人也转变了想法。在舒龙勋的带领下,社员们抓紧时间开展积肥活动,在不长的时间里积了三十多万斤土杂肥。肥料多了,庄稼长好了,当年亩产就获得了跨《纲要》的好收成。
民兵排的好排长
严冬的早晨,在巨野县城关公社东董庄村头,一支民兵队伍喊着宏亮的口令,正在进行紧张的军事训练,带队的就是退伍军人董发秋。
一九六九年十二月,董发秋退伍回到村里,正赶上民兵冬训。他一头扎进民兵排,一面刻苦练武,一面向民兵传艺。大伙见他对民兵工作热心,就推选他当民兵排长。他觉得,在部队自己是个普通战士,现在带一排民兵,担子不轻,一定要象在部队那样,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民兵的路线斗争觉悟和军事技术水平。在民兵夜校里,他经常和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全民皆兵”、“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激发大家为保卫祖国苦练杀敌本领的热情。
在董发秋的带领下,民兵排坚持劳武结合,利用农事间隙,刻苦练兵。盛夏,他和民兵们头顶烈日,反复操练射击、投弹等军事技术;寒冬,他和民兵们爬冰卧雪,演习各种战术动作,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在生产中,民兵排处处发挥突击作用。公社冬季挖河,遇到了流沙。董发秋就和民兵们冒着刺骨寒风,跳进水里干起来,挖的挖,运的运,一鼓作气,制服了流沙,提前十多天完成了任务。
三年多来,这个民兵排的政治素质和军事技术水平都有了提高,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了公社的先进典型。喜讯传到部队,同志们赞扬说:老董归田不解甲,给我们树立了好榜样。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