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海上绿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26
第4版()
专栏:

海上绿洲
南海前哨的南澳岛,一片迷人景色:起伏的群山,郁郁葱葱;茂密的木麻黄树,犹如绿色长城,把海岛围住。绿树与碧海相映,浑然一色。南澳岛已成为海上的绿洲。
解放前,南澳岛山上是个和尚头。一九六四年以来,南澳人民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植树造林,绿化海岛。现在,全岛荒山宜林地有百分之七十已经绿化,实现了燃料自给有余,渔用、民用木材部分自给。林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农牧渔业生产。广大贫下中农高兴地说:毛主席革命路线指方向,南海荒岛变了样。松、竹、杉、桐样样有,山岗披绿花果香。农、林、牧、副、渔齐发展,备战备荒有力量。
南澳人民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在发展粮、渔生产的同时,决心绿化海岛。但是,海岛的山大都是石头山,水源奇缺,常受干旱威胁,怎样造林呢?县委组织了一个调查组,深入山区了解情况。他们从山峦重迭的东山大队的调查中,得到启发。这个大队有个铁皮岭,石坚土硬,象一块铁疙瘩。开始种树,头日种,二日焦,三日当柴烧。大队干部为了探索铁皮岭植树的“秘密”,再次上山。他们拔起死苗,细心分析研究,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土层太薄,树穴挖得太浅,土质干燥,栽下的树苗经不起风吹日晒。他们总结教训,发动群众,用挖大穴、填客土的方法,为树苗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树苗种下后,他们又组织专业队浇水护理,终于把铁皮岭二千多亩荒山全部绿化。通过这次调查,人们得到了一个正确的答案:只要功夫到,石头山完全能够造林。于是,全岛迅速推广了东山大队的经验。除采用客土法外,大做树苗的“营养杯”,让幼苗在潮湿的沃土里生长,株株成活。全岛荒山很快换上了绿装。
南澳岛四周布满沙滩,每当大海风一刮,飞沙怒卷,遮天蔽日,淹没沿海农田。石头山既能造林,沙滩能不能植树呢?地处海角的青澳大队,闯出了路子。这个大队受风沙危害最大,不仅农田受淹没,而且有一百多户房舍受袭击。干部和群众决心植树防风固沙。大队党支部书记许捷先,带着一些社员,先在靠近村庄的沙坝上试种几亩木麻黄。种后几天,很多树苗枯萎了。他们毫不气馁,根据沙滩水分渗透快和沙滩经常移动的特点,变小苗浅种为大苗、客土、深种、踏实的办法,增强了树苗的抗旱抗风能力,大大提高了成活率。在取得沙坝造林的经验后,第二年,他们又在近海的沙滩上试种树苗,碰到的困难更多。这些沙滩因受到海浪冲击,碱度大,沙面经常浮现盐碱层,树苗难以成活。他们就利用大雨天种,还组织一支八十多人的青年突击队,挑水浇苗、排碱,终于使四千多株树苗在碱沙地上扎了根。通过两年的实践,他们总结出了“抢季节,抓雨天,深种踏实”的沙滩造林法,第三年大面积营造,把大队所属三个海湾的沙滩全部绿化起来。全岛各沿海地区,以青澳大队为榜样,纷纷在沙滩造起林来。
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男社员要出海打鱼,渔家姑娘就走出家门,上山管林。一九六四年,第一大队在荒山上栽种林木,但因为渔汛旺发,抽不出社员去管理。共青团员赖田花等八名渔家姑娘,挑着粪箕和水桶,扛着锄头,来到了陡峭艰险的“虎口山”。这里没有一间房子可住宿,姐妹们就自己动手搭草棚。从此,她们迎着晓星出,踏着夜色归,一面挑水浇原有树苗,一面挥锄挖坑种新苗。八个年头过去了,“虎口山”七百多亩秃岭现在一片绿色,不少树木也已成材,有力地支援了渔业生产。群众赞扬说:渔家姑娘多奇志,挥舞银锄斗天地。大寨精神结硕果,海岛绿化换新装。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