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在斗争的风浪中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03
第4版()
专栏:

在斗争的风浪中成长
隆冬的清晨,寒气逼人,但辽宁长海县碘厂养殖海区却是春意盎然,一对对的小船穿梭来往,碧嫩的海带菜苗茁壮喜人。碘厂青年工人也象海带菜苗一样,在风浪中锻炼成长。
夜 半 回 收 浮 力
严冬的一个半夜,六七级的北风刮得窗户嗖嗖作响。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披衣起床来到海边,把被风浪冲脱了扣,漂在水面的玻璃浮力拣到岸上。老人回到屋子里,同屋的青年工人王照波,从甜睡中惊醒。
“于大爷,每当风天的夜里你就睡不着了,深更半夜起来干什么?”小王惊奇地问。
“把漂上来的浮力拣回来。”
“咳,于大爷,你这么大岁数了,就为几个浮力,还值得半夜起床?”小王不以为然地说。
“孩子,可不能小看这几个浮力,今天打碎一个,明天丢失一对,天长日久要浪费多少啊!”于大爷的话深深打动了小王的心,他想:对呀,百丈的大船是一钉一板造的,千丈的渔网是一梭一扣织的,勤俭办厂就得从点滴做起。他决心学习老一辈的好思想,好传统。
从那天起,每到刮风的晚上,小王就来到海滩,一会儿到东边礁旁瞅瞅,一会儿到西边滩头望望,把漂上来的浮力都一个个拣上岸来。一天晚上,呼呼的西北风越刮越猛,小王半夜来到了海滩。他借着月光,看到不少的玻璃浮力在岸边的海浪中飘荡,如果不立即打捞上来,浮力漂上岸来和卵石相碰就要全部打碎。小王把鞋一脱,裤腿一卷,就下到海中。海水冰凉,他全然不顾,直到把一百多个浮力全部打捞上岸为止。从此以后,全场逐渐形成了夜半巡海的风气,使全厂浮力回收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
苦 练 夹 苗 技 术
清晨三点钟,到处一片漆黑,唯独碘厂的一间屋子里灯光还在闪亮。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姑娘,正在紧张地夹苗。她就是城市知识青年、新工人焦翠光。
小焦是一九六八年中学毕业后,怀着高兴的心情从大连来到碘厂的,想不到展现在她面前的不是一排排宽敞的厂房,而是一片片布满卵石的海滩,回响在她耳边的不是机器的轰鸣声,而是哗哗作响的海浪声,高兴的心情一下就低落了下去。接着就是学习海带夹苗,手被苗绳磨起了血泡,海水一浸痛得钻心,全身被盐卤弄得湿漉漉的,更使她产生了畏难情绪。厂党支部书记刘冲修把这一切都看到眼里,就向小焦讲干革命工作就得不怕苦的道理,帮助小焦克服畏难情绪。夜晚,她躺在床上,反复琢磨着刘书记对自己的帮助教育,脑海里浮现出刘书记成宿不睡带领工人们抢救渔船,和工人一起提炼卤水,赶制精碘的情景。他感到自己同刘书记的差距太大了,决心认真学习,克服困难,学会夹苗。
从此,小焦就苦练起夹苗技术来。食指磨破了,就换中指;中指磨破了,再换食指。她常常早晨三点钟就起床工作,没有灯,就自己买来几支蜡点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磨练,小焦每天夹苗终于达到了二百七十多根,成为全厂夹苗的能手。
攻 下 制 碘 难 关
“小刘,告诉你个好消息,经检验,我们厂自制的碘,超过国家要求的质量标准了。”听了厂领导传达的喜讯,制碘工人刘志利,望着自制的块块乌亮的碘,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碘厂是一个新建厂,制碘没有专门的厂房,不管风天,雨天,都是在露天作业。小刘刚接受制碘的任务时,思想产生了波动。他想,靠这些土里土气的设备,哪能制出高质量的碘!厂里领导同志发现了小刘的思想问题,就对小刘说:“可不能小看土里土气,我们是靠这‘土’字起家的呀。”
领导同志的话不禁使小刘回想起自力更生建厂的历史。现在的厂址,两年前还是一片荒滩,工人们就是利用业余时间,披星戴月,战风斗浪,摇着小船跑遍崖边滩头,运来七百多立方石头,只花了二万元就建成了六十多间房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厂史鼓舞着小刘,使他树立了在困难的条件下攻下制碘难关的信心。
一天晚上,大雨瓢泼而下,给正在攻制碘工艺最后一关的小刘,带来了很大困难。怎么办?小刘和战友们拿来一些塑料薄膜,搭起一个遮雨棚子,继续进行制碘试验。大雨下了一夜,他们也不停地战斗了一夜。他们终于攻下了制碘难关,使精碘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七,超过国家要求的质量标准。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