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老灌区新面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04
第2版()
专栏:

老灌区新面貌
陕西省人民引泾渠位于关中平原,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这个灌区由于依靠群众加强灌溉管理,不断改善渠系工程和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使灌区的灌溉面积由解放初期的五十多万亩,逐步扩大到一百二十七万亩,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增产。一九六七年以来,全灌区的粮食亩产连年过“黄河”,一九七一年和一九七二年,在遇到干旱的情况下,粮食亩产达七百斤以上。古老灌区焕发了青春。
解放以来,经过整修、改善工程,人民引泾渠灌区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也有了提高。但是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不注意依靠群众加强管理,效益发挥不够,抗旱标准不高。到一九六六年,灌区粮食亩产量一直在四百斤上下徘徊。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灌区各级党组织认真总结经验,认识到只有依靠群众,加强管理,才能使古老工程更好地为农业增产服务。他们把这项工作列入农业生产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了对水利管理工作的领导。
引泾灌区主要靠自流引水,随着灌溉面积不断扩大,河源水量严重不足,年需水量和引水量相差百分之四十,这是管理工作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他们发动群众,从灌区实际出发,广开水源。通过对渠首和渠系进行改造,每年增加引水量近一亿立米。灌区下游利用洼地、沟壕,因地制宜地兴修塘库一百多处,可蓄水一百七十多万立米,浇地二万多亩。许多社队还利用沟水、河水、积水,发展提水灌溉。现在,全灌区已有小型抽水站一百零九处,灌溉面积六万多亩。在利用地上水的同时,他们克服过去那种“大水门前过,打井干什么”的片面思想,积极开发地下水。目前已打机井一万二千多眼,配套九千八百眼,控制面积近九十万亩。这样,全灌区初步解决了一般年分水源不足的问题。
在加强灌溉管理工作中,他们结合排水治碱,大搞田间工程,深翻平整改土。这个灌区由于解放前长期大水漫灌,有灌无排,地下水位上升,使部分土地盐碱化。而且渠系网和田间工程位置紊乱,不适应机耕和合理用水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他们先后开挖了五个排水系统,井灌又起了垂直排水作用,基本上消除盐碱的威胁。同时,通过试点,全面规划,以渠、路、排为骨架,划方定块,平整深翻,植树造林,经过连年的努力,初步行成了地平、渠直、路直的方块田,为高产稳产创造了条件。由于管理工作做得主动,在近两年的抗旱斗争中,这个灌区到处出现社和社、队和队之间,互相让水、让电、让设备,上游支援下游,有井区支援无井区,无灾区支援有灾区的团结用水的生动事例。在去年伏旱严重,渠道只有七秒立米流量的情况下,也源源不断地把水送到了二百里远的最下游地区。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