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太姥山区养路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04
第2版()
专栏:

太姥山区养路工
在闽浙两省交界的福建省福鼎县境内,福(州)温(州)公路象一条锦带盘绕着重峦迭嶂、奇峰突兀的太姥山脉。这条联结闽浙两省的纽带,经过养路工人的辛勤劳动,精心养护,做到了路基坚实,路面平整,无坑无洼,汽车行驶时安全平稳,畅通无阻,受到驾驶人员和旅客的赞扬。
太姥山区这段公路是由福鼎县养路工区负责养护的,全长一百四十五公里。这段公路依山傍海,弯多坡陡,坡道地段就占总里程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大小弯道达七百二十多处,其中急弯有二百四十多处,加上常受台风袭击,塌方溜方多,山水冲刷严重,路面维护困难。可是,这个工区的养路工人胸怀革命全局,把平凡的养路工作与整个革命事业联系起来,克服一切困难,为革命养路护路,做出了显著成绩。全工区十三个道班的养路工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劈坡改弯,砌石护坡,建造涵洞,加铺路面和建造桥梁。一九七一年以来,他们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一副肩,搬走土石七万五千一百多立方米,改弯五十六处;建造涵洞二十一道,长一百五十五米;砌石护坡三百七十六立方米;砌石边沟一千四百八十米;加铺路面十一万四千六百多平方米,共为国家节约资金一万八千多元。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使这段曾经被人们称为“搓衣板”的公路彻底改变了面貌。
福(州)温(州)公路中最难行车的路段是大岭头。这段路虽然只有十公里长,可是公路蜿蜒曲折,大小弯道七十八处,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担任这段公路养护工作的下厝基道班的养路工人们,自己动手改造急弯,加宽弯道,保证行车安全。在加宽路基和建造涵洞时,需要大量石料,全班工人爬悬崖,攀陡壁,劈山采石。他们踏着崎岖的羊肠小道,抬回来一块块石料,挑来了一担担泥沙。经过一年多的奋战,他们一共搬来土石二千多立方米,改急弯十三处,修造涵洞五条,砌石护坡六处,加宽路面七千六百多平方米,显著地提高了公路质量。养路工区党支部及时在全工区推广了下厝基道班的经验,一个为革命养路修路的活动,在全县养路工人中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
从这个县的县城通往白琳公社的公路,要经过一条“百步溪”,过去这里没有桥梁,汽车要涉水通过,每逢雨季涨水时,两岸交通中断。一九七○年十一月,县革委会根据两岸人民的迫切要求,决定在“百步溪”上建造一座公路桥。当时缺乏施工力量,养路工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主动要求承担了造桥任务。工区从各个道班抽调三十多名养路工人,由工区党支部副书记周飞岳带队投入了建桥工程。建桥,对他们来说这还是第一次,但是他们敢想敢干,依靠集体的智慧,设计出建桥方案。在施工期间,他们不顾溪水冰冷刺骨,坚持在水里清理基础和打桩。在建造四个桥墩时,都遇到了洪水冲击,每次工人们都勇敢地与洪水搏斗,日夜抢修。这座桥原计划用半年的时间完成,需要费用十万元。结果,他们仅用了一百天时间,花了五万九千多元,就在百步溪上架起了坚固美观的双曲拱桥,保证了车辆通行无阻。
去年九月,九号台风在与福鼎县毗邻的浙江省平阳县登陆,福鼎县也遭到了台风、暴雨的袭击,全县的三条公路有七十五处发生溜方,大批土石方压在公路上,有十三处地段汽车无法通行。为了战胜台风,保证公路畅通,养路工人不待风停雨止,洪水全退,就投入了抢修公路的战斗。地处海边的兰田道班战斗在艰苦的第一线。狂风卷着咆哮的海水扑向路面,山洪夹着乱石倾泻而来,如果不及时做好桥梁、涵洞的水道疏通和保护工作,路基随时有被冲垮的危险。兰田道班班长赵德丹带领青年工人高世钰,迎着暴风雨来到五岱山脚,发现路上积水比别处深。赵德丹根据多年的经验判断,这里的三孔涵洞被山洪冲刷下来的石头堵塞了。他们急忙到涵洞口检查,果然洞口已被乱石塞死。赵德丹和高世钰立即跳进激流,动手扒石,滚滚而来的洪水,夹杂着锋利的乱石,砸在他们的腿上,他们全然不顾。经过三个多钟头的顽强搏斗,终于疏通了涵洞,保住了路基。
福鼎县养路工区的工人们,不仅要和台风暴雨作斗争,也要同冰雪严寒进行战斗。居住在海拔八百多米高山上的花亭道班,每年寒冬,在那风雪交加的日子里,他们总要热情地帮助驾驶员克服行车中的重重困难,保证汽车顺利通行。去年隆冬季节,太姥山区大雪纷飞,积雪埋没了公路。共产党员、班长王振西立即带领养路工人们顶严寒,抗冰雪,到公路线上巡逻。一天上午,突然从后坪大弯传来了“嘟,嘟”的汽车喇叭声,工人们顺着声音奔去,看见两部汽车正因滑轮打转,无法上坡。他们立即从道班找来两根铁链,捆住车轮,然后扫雪的扫雪,刨冰的刨冰,一直从上午九点战斗到下午三点多,安全地护送汽车过了峻岭。汽车司机深受感动,一再称赞他们是“人民的好养路工”。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