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传统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06
第2版()
专栏:

“传统棚”
南京长江大桥附近,排排厂房,幢幢高楼。但在守桥部队四连的营房里,有一座简陋的木棚,战士们称它“传统棚”。
一九六八年春天,四连从偏僻的山沟,调来长江大桥值勤。那时,正在紧张施工的大桥工地上,没有空地,没有营房。同志们就在工棚旁搭起席棚住下了。一座施工用过的破旧工棚,当成了连里的会议室和饭堂。大桥建成后,这里陆续建起了工厂、学校,景象焕然一新;战士们也住进了几排敞亮的砖房。为了节省国家开支,连里仍然用这座破旧的工棚做会议室、饭堂。
使用多年的工棚,四面透风,一遇大风大雨,上面漏、下面流,棚子里浸进一片片水。驻地的工人同志看到这种情形,几次跑到连里说:“我们帮助翻盖个新会堂吧!”也有的同志认为:我们守卫大桥,还住这破旧的木棚,有点不相称。盖一个会堂花不了多少钱,还是翻盖一下好。党支部认为:人民越关怀我们,我们越要艰苦奋斗,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决不能把人民的关怀,当作追求享受的资本。
为了提高同志们的认识,党支部对全连进行传统教育,讲述“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指导员对大家说:过去在山沟,我们睡地铺,住草棚,艰苦奋斗。今天,来到了繁华的城市,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可不能丢啊。指导员一番话,深深地印进每个战士的心坎。大家决心把这简陋的木棚留下来,让艰苦奋斗的传统发扬光大。
于是,全连同志动手整修木棚。把霉烂了的棚顶换下来,把断掉的木桩接起来,墙壁上刷上白灰,地上砌起排水道,破旧的木棚又变得完好整洁了。几年来,同志们都在这木棚里吃饭、开会,越来越爱这座木棚。炎热的夏天,大家打开四周的墙壁,木棚变成了通风的凉棚;寒冷的冬天,大家又往墙上裹起芦席,木棚又成了保暖的“温室”。战士们乐哈哈地说:“咱们这旧木棚,还是冬暖夏凉哩!”
新战士来了一批又一批,简陋的木棚一直被指战员们爱护着、使用着。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