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为革命繁育优良品种——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三连知识青年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07
第4版()
专栏:

为革命繁育优良品种
——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三连知识青年的事迹
北纬四十九度的嫩江平原西部,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喜讯。战斗在这里的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三连的知识青年们,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在贫下中农的教育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为革命大力繁殖培育小麦优良品种。几年来,他们先后引进、鉴定了小麦试验材料五千多份,为兄弟单位提供优良品种一百二十八万斤。去年,在气候不利的情况下,他们播种的五千五百五十亩小麦,平均亩产仍达四百五十斤。
四号地的启示
三连是在原农场一个生产队的基础上组建的,小麦占播种面积的一半,产量一直比较低。知识青年们来到三连以后,决心为改变低产面貌出一把力。
一九七○年冬天,这个部队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三连党支部组织老职工和知识青年总结经验,分析低产原因,一致认为种子退化、混杂是个大问题,在现有的条件下要夺取小麦高产,首先必须在种子上闹一场革命。不久,特古斯(蒙古族)等八名知识青年和技术人员四出奔走,从二十多个单位引进大量的小麦优良品种。
对知识青年引进新品种的事,一些思想保守的人持怀疑态度,说什么“种在地,收在天,啥种子在咱这儿也难高产!”听了这种风凉话,有的青年产生了畏难情绪。党支部及时抓紧教育,请老贫农给青年们讲在种子工作中两条路线的斗争,帮助他们坚定了为革命繁育良种的信心。
为了使优良品种增产的效果具有说服力,知识青年们选择了三连的土质较差、历来产量最低的四号地,种上了引进数量较多的二十六个小麦优良品种。收获的季节临近了,部队领导机关组织连队干部和技术人员,到各连预测产量,只见四号地里的小麦长得齐刷刷的,秆壮穗大,籽粒饱满,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收打完毕,一千二百七十五亩小麦,平均亩产四百零一斤,大大超过了其它地块的产量。
四号地小麦亩产上《纲要》的事实,给知识青年以很大的启示,使他们对毛主席关于“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农业“八字宪法”中,优良品种是增产的内因,是其他措施代替不了的有生命的生产资料,一定要把种子工作抓紧抓好。
为了大田生产
根据上级党委的决定,三连担负着为全部队繁殖培育良种的任务。知识青年在连长刘殿卿的带领下,一开始就按照总路线的精神,正确处理“引种、鉴定、繁殖、推广”的关系,坚持为大田生产服务的方向。
这个部队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小麦全靠机械收割。过去有些品种抗倒伏性能差,给收割带来困难,造成不少浪费。知识青年、副连长、共产党员特古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小麦灌浆前后,经常深入试验田观察。北68—206秆高一米二,长势良好,据说它抗倒伏性能不错,但在当地怎么样,人们还不太清楚。一天,乌云翻滚,暴风雨骤起。特古斯想,这对小麦抗不抗倒伏是个严重考验,他冒雨到田间仔细观察,经现场鉴定,发现这个品种抗倒伏性能确实良好。收打后,二十二亩小麦平均亩产五百七十七斤。于是,连队就把它确定为大面积繁殖、推广的优良品种之一。
“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三连知识青年认真领会毛主席的这一教导,认识到只有多引进优良品种,才能多中选优,也才能及时把别人的先进成果推广到大田里去。每年小麦收获前夕,他们都派人到外地农科所和良种站去学习和引种。“克红”小麦,是本地区公认的一个高产新品种。一九七一年,他们大量引进这个品种以后,一方面在小区试验鉴定,同时在大田高倍繁殖。从鉴定结果看,它除了具有适应当地条件的不少优点外,丰产潜力确实大,因而被列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之一。去年,他们在五千五百五十亩麦地里,全部播上了优良品种,平均亩产四百五十斤,全连平均每人为国家生产小麦七千八百多斤。还是去年,这个部队推广了三连鉴定、繁育的“克红”、“克旱”等二十多个优良品种,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九万二千多亩麦田,夺得了平均亩产三百七十五斤的好收成,比产量最高的一九六七年,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五。
三连知识青年在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要求自己提供的小麦品种,既要产量高又要品质好。知识青年黄怡专门负责小麦区域试验,她从几年的实践中看到,现在推广的有些品种虽然产量高,但是品质较差,群众不喜欢吃。她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决心从大量品种中挑选出高产优质的好品种。她经过长期观察比较,发现有个小麦品种不仅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而且品质好。去年小区试验,折合亩产六百四十四斤。于是,他们就把这个品种确定为今年高倍繁殖和以后大面积推广的一个优良品种。
自己也要育种
几年的科研实践,使三连知识青年逐渐认识到:外地引进品种的适应性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个优良品种种植一段时间后,一般总是要发生变异和退化;从长远的观点看,要夺取稳产高产,必须培育适应本地自然条件的优良品种。
上级党委很重视三连科研队伍的建设,给他们配备了四名农业技术员,添置了一定的物质设备,购买了许多农业科学技术书籍,教育连队干部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鼓励知识青年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在较短的时间内搞出自己的新品种。
培育优良品种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须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和脚踏实地的精神。知识青年黄怡在这方面深有体会。小麦有性杂交,一般都在头一天下午去雄,第二天上午授粉。但黄怡她们在操作过程中,却遇到了去雄快、授粉赶不上趟的矛盾。她想,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得设法延长授粉时间。她通过观察和试验,发现在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下午取出的接近成熟的花粉,经过太阳照射以后,也可用来授粉,达到同样效果。她搞的杂交组合,结实率比较高,最多的一穗达二十七粒。几年来,她和同志们一起,精心选配了多种杂交组合,用南繁北育的方法,培育出了几个有希望的品系材料。
三连知识青年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他们在大豆、玉米、高粱、谷子、蔬菜等方面,也引进、繁育了不少优良品种,为各种作物的全面高产,正在继续奋斗。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