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发扬抗大精神自己动手建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10
第4版()
专栏:

发扬抗大精神自己动手建校
中共四川矿业学院委员会
遵照毛主席关于“教育要革命”的伟大指示,我院于一九七○年五月,由北京搬迁到四川华蓥山矿区建校。
两年多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以路线斗争为纲,发扬“抗大”革命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一片乱石陡坡上,自己动手修建“干打垒”校舍。在一面建校、一面办学的过程中,团结、教育、改造原有教师队伍,努力实践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去年四月,招收了四百八十名工农兵学员。
两个不同的办学方针
路线决定一切。路线对了,学校可以成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阵地;路线错了,学校就会成为复辟资本主义的阵地。
矿院,在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统治下,曾几度搬迁,都是从这个城市搬到那个城市;在教学工作上严重“三脱离”,在学校里造“煤矿”,在洋楼里搞“采煤”。不少教职员工气愤地说,这种办学方针完全是为了适应刘少奇一类骗子培养资产阶级接班人、复辟资本主义的需要。
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从根本上改变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通过开展革命大批判,全院教职员工普遍感到过去的那种修正主义办学道路再也不能走下去了。在学校斗、批、改运动深入发展的形势下,我们搬到了工矿区,创办社会主义的新型矿院。
教职工们到了华蓥山矿区以后,抬头见山,出门爬坡,住的是席棚、草屋。面对艰苦的环境,一部分人思想产生了动摇。有的人望着乱石陡坡,摇头叹气说:“石头石头,见了发愁!”一小撮阶级敌人乘机阻扰、破坏搬迁工作。这说明把工科院校搬到工矿区,改变“三脱离”的状况,是一场严重的斗争。不仅要粉碎阶级敌人的破坏,更为艰巨的是要引导广大知识分子同几千年来剥削阶级的传统势力和偏见实行彻底的决裂。我们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发动群众狠狠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对广大教职员工进行路线教育,组织大家围绕“学校搬迁方向对不对”的问题,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批判。以学校两条路线尖锐斗争的事实,提高大家的路线斗争觉悟,正确对待搬迁中的思想斗争。
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我们到华蓥山矿区办学,是贯彻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它不是简单地搬课堂,换地方,而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我们要用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在华蓥山安家落户,以“抗大”为榜样,走无产阶级办学道路。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明确了面向矿区的办学方向之后,在建校的问题上,我们又经历了激烈的斗争。
首先是如何选择校址,是占良田耕地,把校址选在靠近平坝的地方,还是占荒山陡坡?我们发动群众进行讨论:山上乱石多,耕地少;山下良田多,住户多。我们搬迁学校是为了更好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为工人、贫下中农服务,怎么能去损害贫下中农的利益呢?统一认识后,大家表示:宁愿自己多爬坡,决不多占贫下中农一分耕地,决定把校址选在山坡上。
校址选定了,盖什么样的房子?教职员工参不参加建校劳动?又是一场新的斗争。为了团结、教育、改造和提高原有教师队伍,我们提出:走“抗大”道路,自己动手,艰苦创业。但是,有一些人感到不理解,他们说“大学教师还要自己盖房子,要建筑公司干啥!”。也有人扳着指头数了一数说:“靠咱们这伙人要盖近十万平方米的校舍,得搞到何年何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引导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批判修正主义的办学道路,同时派出部分同志去学习重庆松藻矿区工人大搞“干打垒”的经验。大家逐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到要创办无产阶级的学校,就需要有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大家认真分析了主客观条件,认为自己动手建校,困难当然不少,但也有许多有利条件:技术力量少,教职员工可以边干边学,从实践中学习;材料缺,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满山的石头烧石灰、制水泥。更重要的是有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有工人阶级、广大贫下中农和兄弟单位的支援。大家越讨论,信心越足,决心越大。
建校施工开始时,正是炎热的夏天。大家头顶烈日,测地形,架电线,开山修路,劈山垒墙,不少人双手被石头磨出了血,被石灰烧掉了皮,不叫一声苦,用纱布包一包又继续干。当时,供水十分困难,施工用水要从山下一担一担往上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几个教工攀悬崖,登峭壁,披荆斩棘寻找水源。找到水源后,大家将一根根水管抬到沟壑纵横的山坡陡崖上,从两千米外,把山泉引到工地。阴雨连绵的深秋,大家在墙头上搭起防水棚,坚持施工。许多老教师也来到工地抢着干活。有个老教授住在山上,到工地要走一段路,山高路难走,领导上不让他雨天下山,他说:“论体力我顶不上半个劳动力,但是,领导上让我们自己动手建校,不是单纯把我们当个劳动力,而是使我们在劳动锻炼中改造世界观,尽快适应社会主义新大学的需要,我怎么能放过这样的机会呢?”他仍然坚持每天下山参加劳动。
为了加速建校,大家就地盘窑烧石灰,土法上马制水泥,因陋就简造构件。水泥厂逐步发展,达到日产水泥十五吨左右;水泥预制构件厂生产了近百种产品共九千多吨。在劳动中,教师们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里去,和工人一起利用买来的十几吨废旧钢材,制成了石粉机、绞车、震动器、搅拌机等十几种土洋结合、施工急需的设备。全院同志、家属、子弟中小学的学生,人人关心建校,为建校出力。附近广大贫下中农也从多方面给学校以大力支持和帮助,合川、江北两县先后派了许多贫下中农支援我们建校。
由于全院教职员工和支援建校的工人、贫下中农齐心协力、团结战斗,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在一片荒山秃岭上盖起了楼房四十多幢,建筑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教职员工们看到自己参加劳动创造的成果,心情十分激动,大家觉得自己亲手盖起来的楼房,看起来顺眼,住起来舒畅,谈起来亲切。
通过建校劳动的磨练,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也焕发出革命青春。有个老教授,刚来时,一度产生了“最好把自己养起来,舒舒服服度晚年”的思想。党组织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改造世界观的教导,鼓励他到工农群众中去。他放下架子,和大家一样风里来,雨里去,搬石头,抬砂子,注意在劳动中一点一滴地学习工人、贫下中农的优秀品质,进步较快。他觉得“在旧社会生活了半辈子,现在的路子才走对了”。他感慨地说:“年华虚度五十七,思想前进并无几,而今迈上‘五·七’路,脱胎换骨从头起。”后来,他在担任短训班教学工作时,经常到学员宿舍辅导功课,听取意见,总结学员的实践经验,不断改进教学,完全改变了他过去几十年的那种“上课来,下课走,懂不懂由你”的教学态度,得到了学员的好评。有一个教矿井通风课程的副教授,通过建校劳动的锻炼,进步很大。在参加开发华蓥山煤田时,为了帮助解决矿井通风问题,他深入矿井和工人结合,提出了修建风墙、控制风流的设计方案,施工中他和工人一起,到采空区去回收坑木,搬运矸石,垒起了五十多道风墙,有效地改善了井下通风条件,受到了工人的赞扬。他深有体会地说:“过去,我不接触工人,研究了二十多年矿井通风,没解决过一个矿井的实际问题,今天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和工人相结合,才能为社会主义做点有益的工作。”
一面建校 一面办学
学校搬到矿区以后,应当尽快地为“扭转北煤南运”作出贡献,这是方向问题。
为了加速开发华蓥山煤田,我们开办了一期为煤矿建设服务的短训班,其中基本建设和施工预算班的课程我院过去没有搞过。没有教材我们就同学校周围矿区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术人员一起编写,没有教具就自己动手制造,没有搞过的专业就深入现场,总结实践经验,边干边学,有的就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讲课。经过三个多月的培训,十一个专业三百多名学员,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知识,学员们回到原单位后,大都在革命和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许多厂、矿的工人说:“你们面向矿区办学,急社会主义建设所急,方向对头,路子正确。”
一九七一年底,全国高等学校普遍要招收工农兵学员。矿院怎么办?当时,虽然盖了二十来幢楼房,但是,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还没有盖,建校任务还很重。面对这样的情况,能不能在一九七二年春季招生,并且尽可能地多招生?通过畅谈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大好形势,大家满怀信心地说:“只要我们发扬‘抗大’的革命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保证按时招生。”在开学前全院教工日夜奋战,把学生食堂、理化实验室、印刷厂和教室、图书阅览室等盖起来了,教材、教具、实验设备也逐步准备就绪。
开学后,我们以路线教育为纲,引导师生用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搞好教学。广大教师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变成全心全意培养工农兵学员的实际行动。学员一进校,教职员工们就带着学员参观刚迁校时住过的草屋席棚,谈自己对办学方针的切身体会,大大激发了学员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几个月来,工农兵学员朝气蓬勃,努力学习。学员们不仅在校经常参加建校劳动,暑假回到厂矿、农村,仍然和过去一样,战斗在车间、井下、田间地头,许多工人、贫下中农高兴地说:“把子弟送到这样的学校,我们放心!”
毛主席教导说:“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两年来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造就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执行毛主席教育路线的重要保证。有了这种精神,人就有了朝气,学校就有了生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