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在支农岗位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14
第2版()
专栏:

在支农岗位上
抢挖抗旱井
去年八月,太原市郊区的马庄大队,土地干裂了,庄稼焦黄了。太原市钻井队的一个组正在为打一口二百米的深井紧张战斗。工人们只有一个想法:“水,能早一小时流到地里,庄稼就能早一小时得救”。
搬迁打井设备,过去最少得半个月,这次仅用了二十个小时,井架就高高竖起。电力不足,工人们马上把一台五十四马力的旧柴油机拉到工地,赶修了三天,使这台瘫痪七年之久的破机器,又发出了??的响声。打井中放水的活,本来应当由生产队来干,工人们为了给队里节约劳力,主动承担了放水任务。
当深井提前二十天完成,哗哗的井水流入干裂的土地的时候,工人和贫下中农发出一片欢呼。
赶在农时前
去年初夏的一天,江西余江县农机厂,机器日夜轰鸣。这是怎么回事呢?
按计划指标,这个厂要在春耕前制成七十台轧耙。但是,等到轧耙齿材料运到时,离轧田仅有七天了。全厂只有两台电焊机,按日班计算,七十台轧耙,单焊接也要十多天。怎么办?广大职工说:“春争日,夏争时,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我们一定要赶在农时前面,按质按量完成轧耙任务。”工人们说干就干,加开日夜班。全厂下料的下料,劈齿的劈齿,电焊的电焊。电焊机由于日夜使用,戴了手套都烫手。电焊工人在焊机旁放桶冷水,烫手时,就把手连同戴着的手套往冷水里浸一下,继续焊。以前,两台电焊机一天只能焊六台轧耙,现在一昼夜能焊十八台轧耙。就这样,苦干五天,完成了七十台轧耙任务。
支农“不下班”
一天,晚上下班的铃声刚响,辽宁桓仁县轴承厂的院子里进来一辆胶皮车,要给车换个压条。
青年工人小于说:“好,今天已经下班了,明天一上班我们就给你换。”车把式一听,上前攥住小于的手说:“同志,能不能马上换,队里还等着大车往地里送粪哩!”小于一时愣住了。这时正在车间门口收拾废料的老工人寇文才立即走上前来,热情地对车把式说:“你先休息一下,我们马上就给你换,误不了你的事。”说着就走进车间,拿出工具和压条,招呼还愣在那里的小于,一起叮叮当当地干了起来。不一会,就把压条换好,车把式跨上大车,满意地离去了。
寇师傅关心地问道:“小于,刚才你为啥愣在那里了?”小于坦白地说:“我不知该怎么办好。”
“怎么办好?换呗!”
“可是,我们已经下班了。”
“小于呀,我们工作有下班的时间,支农可不能有下班的思想啊!”接着寇师傅给小于讲了工业支援农业的伟大意义,使小于受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
从这以后,小于成了厂里支农的大忙人。只要是支农的活,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也不管是上班还是休息,他都抢着干。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