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卫生面貌日日新——访山西省稷山县太阳公社太阳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14
第4版()
专栏:

卫生面貌日日新
——访山西省稷山县太阳公社太阳村
银辉撒满大地,田野寂静无声,汽车越过汾河,奔驰前进。公路两旁的穿天杨伸向远方,在月光下一座村庄映入我们的眼帘,它就是闻名全国的卫生红旗太阳村。
干干净净 欣欣向荣
早起半点钟,清扫讲卫生。这是太阳村人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凌晨,时针指向六点半,这里的人们已经开始打扫环境卫生了。广大贫下中农,一队队小学生,带着笤帚、簸箕、篮筐,奔向各自的战斗岗位。全村大街小巷、公共场所、院内院外,都有人负责打扫,就是一个墙角也不漏过。在大队门口的场地上,我们看见一个头戴遮阳帽,身着黑棉袄的中年人,正在挥动着大扫帚,大扫帚扫不到的地方,他就换上小笤帚细扫,然后把一堆堆的尘土盛到筐内,倒进垃圾处。他是谁呢?他就是模范卫生员韩效玉。文化大革命中,他热情地为群众服务,被群众选为卫生员后,不仅自己负责的地段打扫得清洁,而且早起晚睡,检查卫生工作,为社员送药治病,得到了贫下中农的赞扬。几年来,他扫地用秃了几十把大小扫帚,把他负责的地段,打扫得干干净净。
早饭后,我们参观了三队饲养场。场地宽大,牲畜室通风明亮,大黄牛膘肥体壮。饲养员杨振声正在铺土垫圈,锨锨细软的黄土撒在牲畜的粪尿上,铺得平平展展。圈内圈外一个样,牲畜喂过后,都要这样清扫垫土。饲养场卫生搞得好,促进了牲畜的繁殖,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猪圈、牛室、鸡窝、茅坑、污水坑,是产生蚊蝇的地方。他们采用“七扫”“八挖”
“十四清除”的办法,大搞环境卫生,大搞积肥。一年四季,勤下药喷药水,消灭了蚊蝇。
太阳村人民,由于坚持了除“四害”、讲卫生,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二十多年来,常见病、多发病大大减少,没有发生过传染病。
革除陈规陋习 树立新风尚
好了疮疤不忘痛,翻身不忘阶级苦。太阳村人民,每当谈起今天幸福文明的生活,就自然而然地联想起万恶的旧社会。在地主资产阶级剥削下,广大贫下中农过着朝不保夕的牛马生活。一九四四年瘟疫流行,土地荒芜,全村七百二十口人,二十七户流浪乞讨,二十八户卖儿卖女,十八人被病魔夺去了生命,真是:“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看今天,想过去,人们从内心里感谢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也深深感到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的重大意义。讲卫生群众身心健康,多积肥,多打粮,促进农业生产大发展。这就是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丰硕成果。
王翠娥老大娘和她一家的经历,就是一个例子。
王大娘住的小院,干干净净,柴草整齐。一进屋看到她正坐在炕头上缠线。大娘一见人来,马上下炕招呼。她今年已是八十一岁的老人,身体还很健康。全家大小十口,各项卫生工作干在全村人的前头。锅台、笼盖擦得油光闪亮。碗、筷都用洁白的布面盖着,偶尔家中有人生病,便实行碗筷隔离。儿孙媳妇们都下地劳动了,重孙上学了,老人把我们引到镶满像片的镜框前,高兴地向我们介绍那两个穿着人民解放军服装的孙子说,大孙孩是空军,二孙孩是海军。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幸福、欢乐的革命家庭。
这个贫农的家庭,在旧社会贫病交加,生活无着。早在四十年前,王翠娥的丈夫在饥饿和疾病中死去,儿子十岁外出干苦活,留下她在家里过着孤苦生活。那时,她的身体极度虚弱,经常头昏腰痛,无钱医治。解放后,翻了身,有了房,有了地,儿子回到家里,过着幸福的生活,老人身体虽有好转,但还不很健壮。
一九五二年,毛主席发出了“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伟大号召,王翠娥大娘热烈响应。她每天起得最早,起床后先打开窗户,流通空气,接着就扫院子、房子,然后洗刷炊具,擦拭桌子。三天两头晒被褥。她还经常手执蝇拍打蚊蝇,自制工具消灭老鼠。由于她注意卫生,加强治疗,身体一天天健壮起来,儿孙们也都很健康。她深深感到了讲卫生对于增进健康的好处。开始,儿媳妇张满亲怕婆婆打扫、洗刷,耽误了做饭、纺线,后来看到老人不只没有因为讲卫生影响家务活,相反,做饭看孩子的劲头更大了,她自己也跟着婆婆勤打扫,勤洗刷,培养了讲卫生的习惯。前几年,孙媳妇李良瓜娶进来,见奶奶、婆婆讲卫生习惯这样好,也每天抢着打扫。最近几年,王翠娥大娘为了进一步搞好卫生,领着儿媳、孙媳,把院子里的猪圈、厕所都搬到离房子远些的地方,厕所加了木盖,并做到了勤垫圈,勤掏粪,杜绝了蚊蝇蛆虫的孳生。
王翠娥大娘和她一家除“四害”、讲卫生,十几年如一日,为太阳村的群众树立了好榜样。原来有些人还受着“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旧观点的影响,不相信讲卫生对增进人的身体健康的好处。大队领导就把王翠娥坚持除“四害”、讲卫生的事迹总结起来,通过展览、讲座、参观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在太阳大队逐渐形成了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的风尚。一代新人在成长
在太阳村,我们看到老一辈的农民摆脱了不讲卫生的陋习,养成了讲卫生的良好习惯,还看到了新一代有文化懂医术的青年人正在迅速成长。
年轻的大队妇女主任冯喜枝,就是一个爱学习,爱劳动,讲卫生,懂医术,深受群众欢迎的“土医生”。
冯喜枝从不注意卫生,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进而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宣传、热情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经历了曲折斗争的过程。
她是一九六四年从十里外的清河大队嫁到太阳村的。刚出嫁那阵,对每天早起扫街扫院,不大习惯。她爱人批评说:“看你这屋里,就不象个太阳村人。”再看看太阳村的大街小巷干干净净,周围邻居也是家家窗明几净,这种爱清洁的风气随时随地感染着她。有一次,王翠娥老大娘跟她说:讲卫生,身体健康,还可以多积肥、多打粮、多给国家作贡献。爱人的批评,大娘的教育,深深触动了冯喜枝。她再学习毛主席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感到别人家干干净净,如果自己家邋邋遢遢,多不光荣!从此,她和王翠娥老大娘一样,各项卫生工作走在前头。
一九七○年,解放军医疗队来到太阳村,不只给社员群众看病,还举办了医疗卫生学习班。冯喜枝积极参加学习,被大家推举为班长。她在学习班,不仅学习了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懂得了“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的道理。从此,她更自觉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她利用各种场合,配合大队卫生所,以不同的文艺形式向群众宣传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的方针。春天,她动员群众服预防流感的中草药;夏天,就把预防肠炎的药品送到各户。在学新针疗法时,试针先在自己身上扎,体会针感。就这样,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她学会了治疗头痛、牙痛、胃痛、感冒、痢疾等十多种常见病,会扎一百多个穴位,成了太阳村的“土医生”。军属王秋菊老大娘患了高血压症,她就专门学了治高血压的针灸穴位,主动上门给大娘治病,在她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大娘的病有了很大好转,大娘逢人就说:喜枝象自己的女儿一样亲。
太阳村象冯喜枝这样的“土医生”越来越多了。全大队四个生产队,每队除了赤脚医生外,还有红医员四十名,家庭卫生员二百多名。他们热情宣传中草药的好处,坚持自采、自种、自养、自制,大力开展新针疗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合作医疗,初步形成了医疗卫生网,做到了小伤小病不出门,常见疾病不出村。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