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谈谈科学种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15
第3版()
专栏:

谈谈科学种田
陈永贵
《红旗》杂志编者按:这是一篇总结科学种田经验的文章。文中强调指出,要实行科学种田,必须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认真落实毛主席制定的农业“八字宪法”,下硬功夫,花大力气,充分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文章运用了革命的辯证法来说明问题,语言也很生动活泼。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全国各地开展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取得了许多新的经验。这里,我谈谈大寨大队和昔阳县科学种田的体会。
大寨的自然条件,过去的情况是:“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亩平,年年灾情多。”解放前,一亩地产量不过百斤关。我在小时记得,天时最好,全村总产量上八万斤,这就算是丰收了。那时候种的山坡地,地块很小,八百多亩耕地,就有四千七百多块,几块才够一亩。解放后,我们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走了农业合作化道路,依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终于把这个贫困的面貌改变过来了,由低产变为高产。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地变成了高产稳产田。就是一九六三年,遭受特大洪灾,除去被洪水冲走的地亩以外,每亩平均还产八百斤粮食,每户平均卖给国家余粮三千斤。一九七二年,又遭到了一次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特大旱灾,八、九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全年雨量只相当于平常年份的五分之一左右,但产量每亩还在九百斤以上。为什么在这样严重的洪灾和旱灾面前,大寨田的产量,并没有减下去,仍然一直保持高产稳产呢?这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二十多年来大寨党支部带领贫下中农,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战天斗地,大搞科学种田的结果。
我们要科学种田,就必须落实伟大领袖毛主席制定的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这八个字,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运用起来,那效果是非常大的。但是,这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做到一一落实。
首先是土。就拿土地基本建设来说,有了大寨田,才有大寨产。而大寨田却是经过艰苦奋斗建成的,是下硬功夫改造过来的,并不是在口头上说成大寨田,就成为大寨田了。有些地方光要求大寨田,不要求大寨产;整修大寨田,只是刮刮地边,垒垒地堰,刮刮胡子,剃剃脸,口号喊成大寨田,却看不到大寨产,那就降低了大寨田的标准。要达到象大寨那样的真正的水平梯田,就得作很大的努力,下很大的功夫来改造它。这样才能做到土地逐年变化,产量逐年增加。
从一九五三年到现在,我们大寨每年都要大搞土地基本建设,这是我们增产的主要措施。什么时候搞呢?主要在冬季搞。北方同南方的条件不一样,我们那里大部分是一年种一作,无霜期只有一百四十到一百五十天。在过去,是过冬闲,合作化以后,我们不过冬闲了,把冬闲变成冬忙。冬季是整地的大好季节,能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我们回忆了过去所谓“冬闲”是怎么一回事,现在为什么要过冬忙。这个“忙”和“闲”是两个社会不同的对比。旧社会贫下中农过“闲”,是过不去的。给地主干上一年活,到了冬天,冰冻三尺,地主就不用长工了,只好过“冬闲”回家去了。回家怎么能过冬闲呢?住房没房,吃粮没粮,穿衣没衣,花钱没钱。在冬闲期间真正的贫苦农民冻死饿死的不少。这都是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结果啊!在冬天想劳动,去那里劳动?没有土地,连山坡也被地主霸占了。真是有苦没处诉。当然,地主过冬闲舒服了,他们剥削人民还能不舒服吗?解放后,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倒了地主阶级,广大农民翻了身。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年年集中在冬季到春季来专门整地、积肥,这两个季节至少有五个月的时间。土地年年整,不仅增多了耕地,而且提高了地力。在我们那里,是十年九遭灾(旱、洪、风、雹),虫灾少一点,因为冬天气候寒冷,虫害不严重,除了虫害,其它灾害,样样俱全。没有灾,应该增产。那么有灾、多灾,就不能增产吗?不一定。还是要争取增产。经过艰苦奋斗,土地逐步增多,地力逐步提高,产量逐步增加,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是在实践中肯定了的。在大寨,冬季在零下二十多度,刮风下雪,都挡不住社员的干劲,照样出勤,照样干活。冬季几乎比夏季还要忙。群众的口号是:“冬天忙,秋天才能多收粮。”我们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增加财富,为支援世界革命做出贡献,没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不行的。
大寨过去的土地,叫做“七沟八梁一面坡”。地块很小,大部分都是坡地。为什么过去产量那么低?这是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地里上肥地边流,冲走肥土露石头”,就是因为地不平。一到夏季降雨,地里的肥料冲走了,土也流走了。土层本来就薄,走了肥料,走了土,走了水,那只有留下石头啦。这样的地不改造,那能有什么高产?我们将坡地逐年改造成水平梯田,把七条干河沟,通过逐年治理变成了沟坝地、岭梁地,有土的打土桩,有石头的垒石桩,总之千方百计把水土保住。保住了水也就保住了肥,保住了土,这叫“三保田”。由过去的“三流”(流走了水,流走了肥,流走了土),变成“三保”(保水、保肥、保土)。这样年年做这“三保”工作,地力就能年年提高。再加上扩大耕地,治沟,治山,年年有得力的措施,所以没有因灾减产。大寨贫下中农的说法是:“大灾少减产,小灾不减产,无灾大丰产。”
在大寨修一亩梯田的确是不容易的,因为坡上尽是石头,没有土,打起坝以后,还得从别的地方运土。修一亩梯田起码要二百多个工。有人认为这太不合算:
“花那么大的工修一亩地,不如干别的活,找个副业门路能抓到现钱。”从当年看,投工确实是不小的。可是从长远看,这一亩地不用多算,算上五十年吧,一般亩产收上八百斤,五十年又产多少呢?不能光看眼前,要看长远。从长远看那是价值很高的。我们决心修治,把七条沟,八道梁,一面坡,都变成了高产稳产田,遇上去年二百多天大旱,沟坝地的亩产都不低于一千二百斤。这些沟坝地是从无到有的,要是没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没有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那沟恐怕还是干河沟吧!
治山、治沟,都充满着阶级斗争。一九五四年我们计划要治理那七条干河沟,贫下中农当然满意,但是,地、富、反、坏对我们治沟是反对的,是破坏的。他们说:“人不和水斗,鸡不和狗斗,你们有多大本事,还敢和这龙王爷斗!”龙王爷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不是斗了吗!现在它不是服服帖帖了吗!社会的改造和自然界的改造都是靠我们劳动人民斗出来的,这七条干河沟已经被斗成高产稳产田了。
大寨田,有的同志管它叫“海绵田”。为什么叫“海绵田”呢?主要是活土层厚。不是光看地面很平,而下边却又寡、又硬、又死、又冷。“海绵田”起码也有一尺以上的活土层,就是能长庄稼的肥土层。长庄稼最好的是黑土、红土,可我们那里是白土和沙土,这都是自然形成的,但劳动人民可以改造它。白土地要垫上红土,逐年垫就变成了两混土。人们非常喜欢黑土和红土,当地社员的说法是:“红长,黑长,白不长。”因此要调剂土壤,不是调剂一下就不理它了,而是要年年调剂,连续调剂。白土搅红土,沙土搅粘土,这样劣地可以变成好地,瘦地可以变成肥地。在科学种田方面,这也是重要的一环。
大寨社员常说,土地不变样,产量不变样。当然要土地变,首先得要思想变。还是旧思想,就不会改造土地,旧的土地,怎么会有新的产量呢?就是说,要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民,才能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在这里,领导带头很重要。社员们说,车皮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不管是搞土地基本建设也好,科学种田也好,管理也好,做人的思想工作也好,都离不开领导带头。光是空说,领导不带头,说得再好也办不到。
毛主席教导我们:“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对科学种田,不是你光给他讲就能认识了的,而是得反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逐步提高。我记得那时科技人员下去以后,常把科学道理讲给我们听,但不少人就听不进去,听了也不相信,以后经过实践,才逐步认识的。我举几个例子:
过去我们种谷子,有一种白发病,当地叫“芦心谷”,就是不秀穗,不结籽,危害相当严重。科技人员说,这种谷子传染,拔起来不要给牲口吃,牲口吃了,拉下的粪还有传染性。可是在夏季我们那里的牲口没饲草,得靠白发病的谷子做饲草,不叫牲口吃,群众接受不了。有人说,这倒怪,它怎么会传染呢?后来我们把害白发病的谷头剪下来,专门沤了一坑肥料,第二年上在一亩地里,在这亩地里种和上一年一样品种的谷子,结果,这一亩谷子有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是白发病。我们就组织全县进行参观,群众亲眼看见了这个危害,也就由不相信到相信。以后对白发病,不仅早治,而且还要毁掉病株,不让它再传染。
玉米黑粉病,我们当地叫“黑霉”,就是黑包,危害也相当大。按科学道理讲,也是有传染性的,应该随时发现随时毁掉。但开始也不相信。有一年秋收完了,玉米秆都在地里放着,冬天为了怕牛羊糟踏了,就集中到一块地里保存起来,黑霉干了,黑粉都落到这块地里。第二年在这块地里种上玉米,结果,又是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发生黑霉。这样又教育了干部,教育了群众,以后随时发现随时毁掉。
上农药,开始人们也认识不了。搞农药拌种,那么多种籽,一点点药,多上一点有什么危害性呢?后来专门弄了几斤种籽,加大了农药的比例,比如一百斤要上一两,我们多用一倍或者两倍,看它有没有危害。结果拌种以后,连一株也没出来。后来我们才严格掌握农药比例。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一切经过试验”。由开始不相信科学到掌握科学,都是试验、实践的结果。在种植方面,我们开始搞合理密植,人们也闹不通。他们说:“稀的还长不起来,密植怎么能行呢?”过去种玉米,一亩只种七、八百株。为了合理密植,想增种到一千二百株。群众认识不了,接受不了,说是:地力不高,肥料不足,俗话说,玉茭地里卧下牛,还嫌种得稠,那密植要造成减产,该怎么办哩?这时候我们就搞试验,建立试验田,就是干部试验田,群众试验田,小片试验,大片推广,既试验品种,也试验稀植和密植,也试验时间(就是节令,早种、晚种等),总之是搞各种各样的试验。通过试验,群众才逐步认识了密植的好处和优良品种的作用。
密植是和气候、地力、施肥能力等各方面条件相结合的,不能单纯为密植而密植,要量力而行。密植最需要地力高,肥料足,水分多。而我们那个地方,是十年九旱,没水浇,都是旱地。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和贫下中农一起研究,要为密植创造条件,就得下决心解决土层薄、水分少、肥料不足的问题。要密植就必须增加土层,要增加土层就必须深耕。不能深耕就不能为深种创造条件,不深种就解决不了十年九旱、地里水分不足的问题。在过去没有机器的条件下,套两头牛耕过去就算深耕了,最深也不过二至三寸深,再想深,牛就拉不动了。怎么办?这就实行套耕。就是前边用两头牛耕,后边再用一头牛顺着犁沟耕,前边耕上三寸,后边再耕二寸多,合起来就是五至六寸深。
活土层增加了,但还不能多蓄水。旱地不能多蓄水,又要搞密植怎么办?过去播种以后,苗出土一尺左右,就是用锄头锄,顶多锄一寸深,有的只是划破个地皮。我们要千方百计让旱地多蓄水,就在苗出土一尺左右,不用锄头锄,改用镢头刨了。一尺长的镢头一刨就是一尺深,比秋耕的深度增加了一倍。但问题又来了,有人说:“地里本来水分少,那么样一刨,经过风吹日晒,把水分都吹跑了”;“苗出来那么高了,刨那么深,把苗根刨断了,对苗有伤害”,等等。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老贫农说:过去给地主扛长工,那里土层薄那里就种瓜,种瓜行距株距都大,有大量的空地。夏季下了雨,地主还怕长工没活干,让用镢头深刨瓜地,刨一尺以上。这瓜地连续几年不管种什么庄稼都长得很好。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体验,觉得深刨有道理。我们又在试验田里进行了试验,深刨终于实现了。大多数人接受了这种做法,也还有少数人接受得不那么深刻。他们深刨带着情绪,你让他刨七、八寸,他一刨就是一尺多。但这一深,深出好处来了。深刨后十多天降了一次雷阵雨。以往一下雨,水过地皮湿,都流河里去了,人们跑去看河。可是这次看河等了半天没有水。怪!下了这么大的急雨,为什么河里没水?到地里一看,水都在地里,因为深刨的地一个堆一个坑,遍地成了小水库,水一点也没有跑掉。又过了几天,苗长得又黑又绿。这一下社员们满意了,他们认识到深刨不仅刨不掉水分,相反能增加地里的水分。通过深刨,把地底下的寡土,薄土,冷土,硬土,翻在上边,把表土翻到下边,这些冷土经过太阳晒和熟土互相搅合,既调剂了土壤,又增加了活土层,提高了地力,所以苗长得快,长得好。到了秋耕,过去没有深刨,两头牛一天耕一亩半,经过深刨后,土松了,地软了,两头牛一天耕二亩半,增加了一亩。耕的数量多了,质量好了,耕得也深了。大家说深刨对秋耕也有好处。
往年春天播种前,地里杂草多,总要先消灭一次杂草,可是这一年春天,凡是深刨过的地里都没有杂草。就是那种过冬草,叫“宿根草”,也没有了。深刨可以铲草除根,大家说这又是一个好处。这一下我们掌握了消灭杂草的规律。通过连年深刨,把危害作物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杂草消灭掉了,提高了地力、水分。
密植和耕作制度也有密切的联系。过去我们种的都是单一作物,种玉米就是单纯种玉米,种谷子就是单纯种谷子,没有套种和间作。我们为了解决通风透光问题,进行了间作,就是用高秆和低秆作物的间作来减少低产作物的面积。如果麻、麦、谷、黍、豆都占用播种面积,低产作物比重大,即使高产作物长得好,产量高,低产作物一拉就下来了。因此,我们把小杂粮、低产作物都在高秆地里间作套种,利用地边、地角,节省了低产作物的种植面积,把高产作物面积扩大了,提高了产量。虽然我们没有平地,都是山坡地,可是它的通风透光条件好。搞密植,平原地区的通风透光条件就不如山区。比如说,在山区,地边、地角都可以利用通风透光条件好来密植。在同一块地里,中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差一点,我们就适当少密植,株距大一点。这样,地边和地墙,地角和中心都有不同的安排,不是盲目地为下种而下种。
大寨在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是寸步不让,对于土地,那是寸土必种。我们那里是山区,山害很多,或者其他原因,经常会造成苗不全。苗不全就要补全,就是要移栽,一亩地必须有一亩地的苗,不是出来多少算多少。大寨虽然无霜期短,但收小麦后,通过移栽玉米、谷子、高粱,就能够收两季,小麦亩产四百斤,移栽的秋作物还能收六、七百斤。
说为革命种田,科学种田,不是说在嘴上就行,得有实际行动,必须把革命干劲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这个农业上的科学性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成龙配套的。比如合理施肥,刚开始,有些人反对,说:“种庄稼要什么科学?能耕巧种,不如懒汉上粪”;“种地没巧,肥多就好,种上玉米出不来谷子”。这是十分错误的。因地施肥,谁也会说,要真正做到可不那么容易。农家肥料种类很多,有的含氮多,有的含磷多,有的含钾多,这氮、磷、钾三要素,具体施用得和土壤、气候结合起来。一九五四年我们搞了几亩丰产田,肥料比一般地多上了三倍,没有增产,反而减了产。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那时毛驴不多,运肥靠人挑,为了运输方便,就在离村很近的一块沙土地里上炉渣肥。我们那里有煤炭,炉渣在我们那里顶肥料。沙地上了炉渣肥,两者都没有团粒结构,没有肥效,培养丰产田,反而减了产。这次教训非常深刻。经过具体试验,我们认识到炉渣是一种好肥料,但看你上在什么地里,上在沙土地就是坏肥料,上在粘土地就是好肥料。热性肥与冷性肥,含氮、含磷、含钾肥料与那些土壤配合,和那种气候、土地墒情配合,都要详细安排出来,一点也不能马虎。这可不是“种地没巧,肥多就好”。粪堆上不仅长不出好庄稼,反而会把它烧死。我们不仅把秸秆沤制成肥料,夏季那怕是山上、路边或者地墙、地角长的杂草,都收集起来沤制成肥料,既能肥田,又能调剂土壤,还能增加地温。我们是高寒山区,原来种冬小麦很少,因为种上冬天容易冻死。可是我们上了秸秆和杂草沤制的肥料,地里有机肥多了,提高了地温,种的小麦冻不死了,而且还能高产。大寨大队过去种小麦,亩产几十斤,近几年亩产提高到四百斤以上。地里上的有机肥多了,就好象我们过冬铺麦秆和谷草一样能取暖,能避寒。我们体会到,因地施肥,增施肥料,特别是增施有机肥料是很重要的,不仅能提高地温,还能增加团粒。
化肥好不好?好!肯定是一种速效肥。但如果单纯靠化肥,不再想办法增加农家肥(秸秆肥、畜肥等),连续上几年,地里的土壤可能起变化,“海绵田”就会变成“钢砖田”。这个问题考虑得还不够成熟,有这么点体会,但不一定正确。
种籽问题,在我们县里,过去有不少地方种的是退化、变质、杂乱的种籽。大寨大队培养出一种叫“晋杂一号”玉米种籽,在全县和好多地方推广。培养种籽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选好种。要求条件很高,专人选种,有病虫害的周围不选,肥料足长得好的也不选。选好后,还得管好。过去单干时一户种籽乱,那是一户的问题,损失不大。可是现在种籽管不好,就是几十户、几百户,几千亩土地的问题了。不但要选好,管好,在播种前还要进行发芽试验。发芽率有多高,百分之几?行不行?这些都是过细的工作。搞科学种田,要下苦功,要用气力。毛主席教导我们办事情要认真。种田也得认真,不能有半点马虎。
毛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这个问题,我们深有体会。大寨过去是一个缺水的村庄,每年春天都要到兄弟队去挑水来解决人、畜吃水,根本没有浇地的水。全大队有六口水井,每年春天不够全村人、畜吃水。那时全村近二百口人,牲畜也很少,就是在初级社初期的“七牛、八驴、一头猪,百只羊儿串山头”这么一个情况,水还不能满足。现在人增到四百多口,大牲畜近百头,还有二百头猪,还有修建用水和参观的同志用水,就在去年大旱之年也没有缺吃的水,而且还浇了一部分地。还是原来的六口井,为什么现在有了水呢?我们在抗旱中,具体作过一次调查。大寨过去地下水很少,现在地下水多了。这是因为过去山上没有覆盖,土地是坡地,河是干河沟,夏季降雨,从山到地又到河,都流走了。现在由于保水工作做得好,山上有了覆盖,土地平整,河沟成了良田,在降雨时就蓄得多,走得少,这样逐年往下渗透,地下水位提高了,就使旧井有了新水。这就是要想增加地下水,必须保住天上水,只有蓄住天上水,才能增加地下水。经过调查,使我们认识到有没有水不单纯是自然条件的问题,而且是如何保水和蓄水的问题。
我们在治山治水、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同时,遵照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伟大教导,积极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在国家的帮助下,架设了农业用电线路,自办了农机修配厂,制造出铡草机、粉碎机、脱粒机、铲茬机等十多种农用小机械,实现了农副产品加工半机械化。为了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我们还自力更生架起了五条高空运输索道,代替了大部分驴驮人担的笨重活。用集体的资金,购置了运输、深耕等多种大型机械,节省出了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就更使人们认识了实现机械化和电气化的巨大作用。特别是一九七一年以来,大寨在后底沟、老坟沟、狼窝掌开展了搬山填沟造平原的战斗,为进一步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创造更好的条件。
昔阳全县和大寨大队比,差距还很大,但和文化大革命前比,却有了很大的进步。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集体经济损失很大,阶级敌人嚣张,群众情绪也不高。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狠批了修正主义路线,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人的精神面貌一年比一年变化大,产量逐年上升,从物质上也起了变化。人们办法越来越多,重新安排了昔阳的河山。全县到处是劈山改河、治山治水的战场,二十个公社、四百一十二个大队,社社、队队都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近五年来,每年新增耕地平均一万亩。群众讲:“我让你这道河明走,你就不敢暗走,让你从山沟里走,你就不敢从河川里走。”这才是真正的让高山低头,不敢不低头,让河水让路,不敢不让路。比如石坪大队,在河沟里砌了三千七百米石头涵洞,让水从涵洞里走,上边垫土种地,叫做“下走水,上种地,又能防空搞战备”,这样就扩大了耕地。象这样的治理方法是相当多的。有的在大河两边打坝,水走中间,两边开地,给河水留百分之二十出路,百分之八十都成了地。如果不是象现在这样治理,那么洪灾照样要威胁人,你不斗它就威胁你,你斗了它就屈服了,规规矩矩按人所指挥的道路去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全县劈山改河的很多办法,都是群众创造的。这说明,只要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力量,领导亲自带头,大搞群众运动,过去办不到的事在今天就能够办得到。
在去年百年不遇的大旱情况下,昔阳全县是什么情况呢?比前年是有减产,和一九六六年比还是大丰收。一九六六年的总产是八千多万斤,去年是一亿四千五百多万斤,那还不是大丰收吗?要和解放前相比,那变化就更大啦。过去传说光绪三年大旱,和我们记得的一九二○年大旱,只旱了四个月,而去年是旱了九个月。九个月没有下透雨,全县降雨量只有平常年份的五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生产了一亿四千多万斤粮食,做到“三不要、三不少”。如果不是通过批修整风,广大群众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是不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的。
大寨和昔阳这些年来的变化,在大灾之年还取得好收成,靠的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靠的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现在,全县学大寨,大寨带全县,全县促大寨已经成为风气。昔阳通过去年抓水抗旱,每人能增加半亩水浇地,这就为今后高产稳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用自己的力量来战胜困难,这是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抓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斗出来的。我们感到,尽管这几年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和全国各先进单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通过批修整风,认真看书学习,干部和社员群众的路线觉悟普遍提高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更强了,我们有决心创造条件,力争赶上高产单位,更好地认真推广各地的先进经验,来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支援世界革命做出应有的贡献。
(原载《红旗》杂志一九七三年第二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