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青春献给新农村——记下乡知识青年吴献忠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先进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15
第4版()
专栏:

青春献给新农村
——记下乡知识青年吴献忠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先进事迹
辽宁省黑山县耿屯大队下乡知识青年吴献忠,到农村插队四年多,立志在农村干一辈子革命。当地群众赞扬她说:“献忠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真是工人女儿志务农,青春献给新农村!”
“农村有好多事情需要我们做”
吴献忠原是抚顺市第八中学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一九六八年秋天,党号召应届毕业生上山下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吴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第一个写了申请书。当时,学校党支部考虑:教育革命任务很重,需要有一些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学生骨干留校,继续参加斗、批、改。吴献忠是校革委会副主任,红代会主任,党支部决定把她留下来。小吴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在琢磨:留校是革命的需要,下乡也是革命的需要。究竟怎么办呢?回到家里,小吴征求父亲的意见。她的父亲吴世昌,是新抚钢厂的一位老工人、老党员,在旧社会逃过荒,要过饭。解放后,他才摆脱了人间地狱的生活,翻身当了国家主人。他对党和毛主席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凡是党号召的事,他都带头响应。他对女儿说:“留校不是说不可以,但象你这样一个一直在城市长大的学生,到农村去锻炼锻炼更有必要。再说,农村也很需要知识青年,我坚决支持你下乡当农民!”父亲的话,使小吴的决心更坚定了。第二天,她又向党支部写了一份申请书,领导批准了她的要求。
国庆节前夕,吴献忠和伙伴们来到了新的家乡——黑山县太和公社耿屯大队,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然而,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初来,生产队给青年们分些轻活,她干得蛮轻松。可是过了几天,小吴却感到不那么舒服了。一天,小吴和社员们一起去割豆子,到地头一哈腰就干起来了。割了一阵以后,她就觉得镰刀有点不听使唤了。她用上了全身力气,还是远远地落在社员们的后面。晚上,她在灯下一看,手上打了几个血泡,往炕上一躺,骨头象散了架似的。小吴心里嘀咕:农活可真累呀!就这样当一辈子农民吗?
第二天,老贫农傅宝山看小吴有点发蔫,心想准是农活累,压得姑娘吃不消了。于是,傅大爷一边帮她干活,一边殷切地对她说:“年轻人好比是一颗种子,经得起风吹雨打,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当农民,可不能怕苦怕累啊!”小吴来到这里以后就听说,傅大爷从一九五三年当互助组组长,一九五八年当生产队队长,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现在虽然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还经常起早贪黑,处处干在前头。听了老贫农的话,想想自己,小吴找到了思想上的差距。晚上,她又学习了毛主席的《青年运动的方向》这篇光辉著作,决心在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上,脚踏实地永远向前,在劳动中刻苦磨练。
从此,小吴不怕苦,不怕累,脏活累活抢着干。一九六八年腊月的一天夜晚,下了一场鹅毛大雪。第二天早上,村子里、田野上白皑皑一片,社员们无法出工,只有两辆送粪的大车扬鞭而去。小吴顺手挎了一个粪筐,踏着没膝深的积雪,迎着刺骨的寒风,追车送粪去了。赶车的田大叔看小吴穿的棉袄不厚实,怕冻着了她,劝她赶快回去。但小吴不肯,挎着粪筐在雪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和田大叔一起,把一车车粪肥送进生产队的地里。
经过一段劳动,小吴可真喜欢农村了。她把生产队看成是自己的家,凡是集体的事她都要管。看到生产队缺粪肥,她心里很着急。听老农说,攒人尿是个积肥的好办法,可是这里没有攒尿的习惯。她就来承担这个任务。当她把这个想法向别人说了时,多数人十分钦佩,但也有个别人说风凉话:“姑娘家走街串户倒尿盆,真新鲜!”小吴不管这些,她决心用自己的行动,向旧思想、旧习惯作斗争。她不声不响地借来一副木桶,每天天麻麻亮就起床,从村西到村东,挨家挨户收尿。在她的带动下,又有几个姑娘挑桶收尿了。就这样,她们坚持干了一冬,积肥八万多斤,上了一块棉田。第二年秋天,这块田里的棉桃满枝,比别的地块多收皮棉二十多斤。小吴第一次尝到了丰收的喜悦。她对伙伴们说:“干吧!农村有好多事情需要我们做,这才仅仅是个开始啊!”
“在基层当一辈子普通农民”
在贫下中农的谆谆再教育下,吴献忠成长进步很快。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三日,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又被群众推选为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并几次出席了省、县、社召开的先进知识青年代表会议。这时有人议论说:“吴献忠远近出了名,在农村肯定呆不了多长时间了!”
一九七○年秋天,国家准备从下乡知识青年中招收一批工人。“那准挑吴献忠了!”“就是要一名也应该让她去!”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伙伴们都这样说。小吴心里很不平静,她想:自己来耿屯大队插队刚刚两年,农村需要我们做的事情太多了。耿屯大队还有几十亩荒甸子没有开垦,还有几百亩瘠薄地没有改良,和贫下中农一起制定的一人一猪的养猪规划也没有实现,杂交的玉米还正在试种……自己怎么能离开农村呢!她向党支部和贫下中农表示,不参加招工评选,继续留在农村干革命。结果,让别的知识青年去了。不久,辽宁省有些大学前来招生,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们推选了吴献忠,大队党支部和公社党委也都同意。但小吴仍然要求留在农村。她父亲听到这个消息,来信鼓励说她做得对。当时,有的人不能正确理解她的心思,在背后议论说:“吴献忠这样的先进人物,啥时候也少不了她的位置,准是想往更高处去呢!”
过了一个时期,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等又来了招生任务。公社党委和县里有关部门商量,确定把吴献忠送到北京去,为社会主义大学输送人才。小吴听到这个决定,两眼噙满了泪花,半晌说不出话来,她想了很多:党组织和贫下中农对自己多么关怀,一次又一次推选自己上大学,上大学也是党的需要,特别是去北京在毛主席身边上大学,这多么幸福啊!可是,当前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非常需要知识青年;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上,两条路线斗争又这么激烈。现在在社会上有的人认为,知识青年当一辈子农民没前途。我作为一个工人阶级的女儿,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冲破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她坚毅地向党组织表示:“我的决心早已下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甘愿在基层当一辈子普通农民!”
耿屯大队的共产党员和贫下中农,为了更好地培养吴献忠,推选她担任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从此,小吴更是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进一步密切了和群众的联系。去年夏天,在抗旱灭虫的日子里,她天天披着星星出,戴着月亮归,和社员们一起战斗。早上到谷子地撒药灭虫,她个子矮,谷子没了她的肩膀,浑身上下弄得湿漉漉的,可她毫不在乎。老贫农夸奖她说:“献忠是继续革命的带头人,是咱庄稼院里的铁姑娘!”
立春后,祖国北方正是备耕的繁忙季节。吴献忠和耿屯大队的干部和社员们,每天迎着朝阳,送走黄昏,奋战在抓革命促生产的第一线。他们决心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大干几年,让大寨之花在耿屯结出硕果!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