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阅读
  • 0回复

学习革命理论 破除经验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18
第2版()
专栏:

学习革命理论 破除经验主义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副书记 杨善洲
经验主义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东西,它轻视革命理论的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满足于自己的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把树木当作森林,把局部当作全局,把片面的东西当作绝对真理。思想上有经验主义,就不可能很好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点教训和体会。
过去,我在农村搞了二十多年工作,又是当地的干部,自认为胸中有一张“活地图”,心里有一本“四季谱”,总觉得农村工作嘛,反正是“春季积肥开荒,夏季犁田栽秧,秋季催粮入仓,冬季砍柴盖房”。多年来没有认真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著作,只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结果,用老一套办法对待新事物,就往往碰钉子。
我曾经在施甸县坝区推广过良种和种过试验田,对那里的气候、土壤、施肥和秧龄、密度等增产因素作过一些调查研究,在试验田上取得了水稻亩产千斤的成绩,积累了一些栽培良种的经验。一九六六年以后,我们在保山坝子的一万多亩稻田上推广了“西南一七五”等水稻良种,在昌宁县的湾甸、柯街公社推广了“白壳矮”等水稻良种。试种时这些良种都比当地的老品种增产一成至二成,我们便认为在全区推广这些品种,就满有把握增产了。于是,一九六九年就要求在全地区百分之七十的稻田上种植这些水稻良种。结果,一部分山区,由于气温低,造成新品种谷穗不低头;瑞丽、陇川、盈江等亚热带坝区,又由于耕作技术不适应,施肥量少,不能满足水稻良种耐肥、早熟的要求,造成了减产。还有的地区,虽然气候、土壤条件较好,但由于没有经过试验就大面积推广,良种没有相应的耕作方法作保证,也影响了收成。群众反映说:“不调查,不试验,一搞就种一大片。真是盲人骑瞎马,太危险了。”
“好经验”为什么推广不开?好品种为什么不丰收?这件事引起我的深思。
列宁指出:“在‘经验’这个字眼下,无疑地可以隐藏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路线和唯心主义路线”。毛主席又说:“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从推广良种的教训中,我认识到,尽管自己的经验是来源于实践的,也符合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但是,由于现实情况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又是不断变化着的,自己没有进行调查研究,机械地把一个地方的经验当作到处可以使用的教条,生搬硬套,不去分析研究不同的情况,就会陷入唯心主义泥坑,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验是在三大革命运动的斗争实践中产生的,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的一切有益的经验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把这些经验,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科学的总结,不断地拿到新的实践中去检验、补充,并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以指导自己的行动,这些经验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不懂得“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真理,有了一点经验就轻视学习革命的理论,不继续到实际中作调查,把狭隘的、局部的经验当作可以对付一辈子的“资本”,就必然会在斗争中受到挫折和失败。
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我认识到:即使积累了一些经验,也不能摆老资格,更不能靠老经验办事,而必须“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总结经验,使它上升为理性认识,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去到各县,调查了不同海拔的山区、坝区和亚热带地区,同当地干部、老农一道座谈,到不同肥力、品种、密度的稻田上去作实际考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认真总结了在推广良种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经过试验获得大面积水稻丰收的先进单位的经验,以及不用良法培育良种造成减产的教训。这样,对指导全区的良种推广工作就起了较好的作用。
推广良种的过程使我认识到,在经验问题上存在着两条认识路线的斗争,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路线,不断改进领导作风。
认真学好革命理论,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总结了党内历次路线斗争后,对全党发出的伟大号召,是抵制刘少奇一类骗子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除经验主义的锐利武器。我们不能用单纯的工作经验去代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能用朴素的阶级感情去代替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只有刻苦攻读马列,不断解剖自己,才能成为一个自觉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革命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